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6篇 |
免费 | 1758篇 |
国内免费 | 10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6篇 |
大气科学 | 486篇 |
地球物理 | 1006篇 |
地质学 | 3764篇 |
海洋学 | 503篇 |
天文学 | 64篇 |
综合类 | 505篇 |
自然地理 | 7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223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252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145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341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294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343篇 |
2009年 | 298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303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203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4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研究表明,本区自然金主要以显微金形式存在,明金甚少。金主要分布于各种硫化物中,其中则以黄铁矿为主,此外,还可产于石英和褐铁矿等矿物中。自然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散布关系有3种,即包体金、晶隙金和裂隙金,且以后者为主,约占82.5%,这说明在成矿过程中,金的沉淀和就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本区自然金平均含金84.44%,含银15.61%,成色为844。 相似文献
43.
温度影响下的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非饱和黄土土样的实验结果揭示出,对于初始含水量均布的土样,在两端施加温差后,冷端的含水量增大,热端含水量减小。在温度差作用下,温度差越大,土体密度越小,水分迁移特征越明显,土样两端含水量差越大。当初始含水量较大和较小时,温度差引起的含水量差均较小;当初始含水量适中时,温度差引起的含水量差值较大。基于实验结果,考虑含水量和密度的影响,得到温度梯度引起含水量梯度的表述关系式,计算和实测结果验证了该表述式的可靠性。据此得到了考虑温度影响的非饱和黄土水势的表述式,该式考虑了土体密度、温度梯度、含水量和含水量梯度对水势的综合影响,对实验土样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水分的稳态分布。 相似文献
44.
45.
根据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化学组成及结构可划分为球粒陨石及非球粒陨石质陨石两大类。球粒陨石进一步划分为碳质球粒陨石族(CI,CM,CO,CR,CB,CH,CV及CK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族(H,L,LL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族(EH及EL球粒陨石)、R及K球粒陨石群,而非球粒陨石质陨石进一步划分为原始的无球粒陨石族(Acpulcoites,Lodranites,Wi nonaites,IAB硅酸盐包体及IIICD硅酸盐包体)和分异的陨石族。分异的陨石族包括:无球粒陨石(Angrites,Aubrites,Branchinites,橄辉无球粒陨石,HED灶神星陨石,SNCO火星陨石及月球陨石);石铁陨石(中铁陨石及橄榄陨铁);铁陨石(IAB,IC,IIAB,IIC,IID,IIE,IIIAB,IIICD,IIIE,II IF,IVA及IVB铁陨石化学群)。每一陨石族或陨石群,具有类似的成因或形成历史,并来自同一小行星体或行星体,藉此可建立不同陨石族或陨石群之间的成因联系,并可提供早期太阳星云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演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46.
简要介绍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的正演理论方法,采用高斯求积并结合连分式展开的方法对核磁共振核函数中包含双重贝塞尔函数的积分核进行了数值积分,进而计算出精度较高的核函数值,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导电性对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对核磁共振找水理论模型进行了反演研究,在不导电的情况下,重构出了比较理想的含水率分布.总结并改进了模拟退火算法,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对覆盖层高阻和导电条件下的核磁共振人工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地面核磁共振是可行的,而且反演结果较稳定,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7.
中国黄土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定量重建黄土记录的古温度变化信息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过去主要借助磁化率、植硅体、游离铁与全铁、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等代用指标对黄土高原地区黄土记录的古温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在简述晚第四纪黄土古温度定量重建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指标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准确定量重建黄土记录的古温度序列需要开展多指标、多方法的交叉检验。 相似文献
48.
49.
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式与液化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室内饱和原状黄土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孔压增长规律,并从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黄土液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未湿陷饱和黄土结构是一种介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介稳结构遭到破坏,塌发和剪缩共同作用造成黄土较大的收缩体积应变并引起孔隙水压力迅速上升。提出的修正A型曲线方程可以用来拟合孔压曲线,拟合参数β隐含了动应力的大小对孔压增长的贡献,而体应变v则反映了湿陷分量对孔压的影响,两者不同组合决定曲线形态丰满程度。液体机理较为合理地解释了塔吉克和海原黄土在近乎平坦的缓坡上形成的泥流。 相似文献
50.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演化特征及对形成水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天然气沉淀水合物的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墨西哥湾GC185区BushHill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的演化特征及对水合物沉淀的影响。渗漏早期,天然气渗漏速度大(q>18.4kg/m2-a),海底沉积以泥火山为主,渗漏天然气具有与气源天然气几乎一致的组成,形成的水合物具有最重的天然气成分。渗漏晚期,天然气渗漏速度很慢(q<0.55kg/m2-a),在海底附近没有水合物沉淀,主要以冷泉碳酸盐岩发育为主,水合物产于海底之下一定深度的沉积层中。介于二者间的渗漏中期(q:0.55~18.4kg/m2-a),海底发育水合物、自养生物群为特征,渗漏速度控制了水合物和渗漏天然气的组成及沉淀水合物的天然气比例。BushHill渗漏系统近10年的深潜重复采样显示,渗漏天然气和水合物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在时空上是多变的,相对应的渗漏速度在时间上的变化约为3倍,在空间上的变化近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