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互补的神话--鲁迅与张爱玲文学与人生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张爱玲,创造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个神话,对照各自的文学创作与人生观,两者有着颇含默契的互补意味,不同的文学视角与精神的关怀赋予彼此人格我不同的深度与质感,乡镇意识与城市情结使得两者的文学创作风格各异却又相得益彰,迥异的文化背景与人文阅历造成了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6-2023010016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佐藤传藏的《地质学》(1898)一书;《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高等地理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的编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逐渐成为中国地质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陈光中 《地图》2002,(4):50-56
具有3000年历史的北京,始终是名人荟萃之地,无数名人在这座古城留下了他们无法磨灭的足迹。能够亲自到名人们住过的地方去看一看,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难得的机缘。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摘     
"拆"字上墙引争议随着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对城区内违法建筑、旧城改造的拆迁也越来越多。很多政府部门或房产开发公司为了督促房主及时拆迁,通行的做法就是在涉及的房屋墙上涂上一个大大的"拆"字。殊不知这一行为既让群众产生了反感情绪,又影响了市容,有违法之嫌。  相似文献   
15.
鲁迅、赵树理和高晓声都是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然而三大作家的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深入文本,结合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人生经历探究三大作家创作特质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可以让我们更明确地看到时代大环境和个体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遗留给我们的一个座右铭——“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不仅是这么说,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夫人许广平在她所写的《欣慰的纪念》一书中说:鲁迅讲自己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血。“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崇高品德的体现,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此,我们党有一个经典的解释,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大众的牛,即“老黄牛”精神。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始终认为“老黄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为中国近年文学界泰斗,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鲁迅早期曾涉足地学,并在当时我国刚刚起步的地学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