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3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33篇 |
地质学 | 762篇 |
海洋学 | 25篇 |
综合类 | 28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陆棚沉积环境,研究瓮安永和剖面,将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划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结合连井剖面、黑色页岩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分析黔北地区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牛蹄塘组下覆为震旦系灰色白云岩,牛蹄塘组底部沉积一套黑色硅质岩,向上为黑色泥岩,上部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总体呈... 相似文献
822.
823.
由于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差、毒性大,因此,寻找镉离子的高效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开展巯基硅烷对高岭石的嫁接改性研究,经红外光谱测试证实,成功将巯基引入到高岭石表面。同时,硅烷改性对高岭石晶体结构没有产生影响。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高岭石和巯基硅烷改性高岭石(K-SH)对Cd(Ⅱ)的吸附特征,主要探讨了p H值、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矿物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方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并估算的K-SH的最大吸附量是4.375 mg/g,比高岭石的大近20倍。改性高岭石表面嫁接了巯基后,可为高岭石吸附Cd(Ⅱ)提供大量的新吸附位点,通过配位复合作用显著提高对镉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因此,巯基硅烷改性高岭石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24.
825.
826.
827.
828.
基于纵波地震和四分量地震的弹性波阻抗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揭示崖13-1气田的泥岩夹层及剩余气分布,提高采收率,尝试了基于纵波地震和四分量地震的弹性波阻抗反演。利用常规纵波地震资料对崖13-1气田气层进行了多角度同时反演;利用四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纵波和转换横波波阻抗反演。基于常规纵波地震资料的弹性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分辨率较高,气层纵波波阻抗与盖层的纵波波阻抗差异大于横波,但横波波阻抗分辨率比纵波波阻抗高,对气层细节反映得更清楚。利用弹性波阻抗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发现剩余气、泥岩夹层及气水界面。转换横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低,基于四分量地震资料的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分辨率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829.
针对赣南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通过研究该稀土矿的主要矿物成分——高岭石和埃洛石-7的矿物特征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特征,探讨了该类型稀土矿的成矿机制和稀土元素分异机理。高岭石和埃洛石-7吸附稀土元素的能力受体系p H值以及金属阳离子钾、钠的的影响,且埃洛石-7吸附稀土元素的能力高于高岭石。横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中赋存有K+时,两种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呈现出分化趋势,其中高岭石主要吸附中-重稀土元素,埃洛石-7反之,因此风化淋积型稀土矿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K+可能会使高岭石和埃洛石-7呈现出差异吸附特征,进而反过来影响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配分。 相似文献
830.
在岩溶缝洞储层精细描述过程中,利用钻井校正地震的方法恢复岩溶末期的岩溶地貌,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区内东西两侧发育由走滑断裂形成的地貌高带(分水岭),其间为一向南开口的喇叭口状洼地,南接岩溶盆地;利用钻井、测井与地震综合解释方法,发现洼地北部较陡(坡度为2.9°左右)、南部较缓(坡度为1.5°),发育由众多支流汇聚的2条岩溶水系,西侧一条在北部以地表河为主,在南部转入地下河,东面一条地表河与地下河交替发育,由3段地表河和2段地下河组成。由于强烈的侵蚀与溶蚀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及充填物的5种地表河,但多数地表河内没有发现河流砂岩充填,只有岩溶湖泥灰岩沉积;而地下河溶洞内充填了大量的砂岩和泥岩,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地表河原本是有砂泥沉积的,当下游发育地下河时,洪水把原有的砂泥岩冲入地下河,形成了溶洞砂泥岩沉积,除少数下游地表河残留砂泥岩外,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地表河基本不存在砂质储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