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7篇
  免费   1356篇
  国内免费   1515篇
测绘学   1226篇
大气科学   880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3185篇
海洋学   1081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616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针对GM(1,1)建模过程存在背景值、时间因素和初始条件3方面的不足,该文提出三重加权TPGM(1,1)预测模型。通过对背景值进行加权生成新的背景值,建立PGM(1,1)模型;在PGM(1,1)基础上考虑到时间因素,在求解灰参数时进行第2次加权建立DPGM(1,1)模型;最后考虑到初始条件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在DPGM(1,1)基础上进行第3次加权,建立TPGM(1,1)模型。通过实例分析,比较GM(1,1)、PGM(1,1)、DPGM(1,1)、TPGM(1,1)4种模型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三重加权TPGM(1,1)模型拟合效果更好、预测精度更高;该模型具有前3种模型的优点,同时弥补了传统GM(1,1)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2.
在介绍和分析GPU并行编程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在GPU上进行Geo Eye-1影像正射纠正的算法过程。利用NVIDIA Quadro 600显卡对31 985像素×15 251像素的3波段Geo Eye-1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其总体速度比没有加速的算法提升4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GPU并行处理技术可以提升遥感影像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3.
生物礁是由原地的固着生物所建造的块状碳酸盐岩沉积。西沙海域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厚层生物礁地层。通过对最新全取心钻井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结合古生物及岩心测试成果,发现西科1井中新世和第四纪为主要造礁期,形成了两套分别以珊瑚藻和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生物礁序列,底栖有孔虫为主要的附礁生物,而上新统为一套滩相沉积。生物礁序列发育骨架岩、粘结岩和障积岩三种礁相岩石,以骨架岩含量最高,非礁相岩石包括泥灰岩、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三种。白云岩地层以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最为发育,多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致,并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对生物礁序列的沉积分析,可为后期南海油气勘探以及生物礁储层分布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4.
基于FLO-2D数值模拟的泥石流流动与堆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和普通的山体滑坡不同,它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砂土和石块的暂时性水流,具有宾汉体的性质和运动阻塞双重特性,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流动学实验及流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泥石流的灾害范围、运动速度、运动时间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开发出适用于泥石流预报的数值模拟程序,FLO-2D就是其中之一。工程实践证明,在对泥石流组成物质的流动特性研究基础上,对泥石流移动及沉积特性进一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运用FLO-2D流动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对泥石流的移动特性进行模拟,以此分析泥石流流动及堆积特性与黏性系数和屈服应力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随着黏性系数的增大,泥石流流速呈非线性减少;屈服应力作为影响泥石流发生及停止的因素,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大,流深也随着增大,但在泥石流移动特性中,屈服应力对泥石流流速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黏性系数的增加,泥石流冲击力减小,而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泥石流的冲击力则增大。  相似文献   
185.
颗粒的破碎强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即颗粒破碎的尺寸效应,分形模型为解释固体颗粒破碎的尺寸效应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根据岩石颗粒破碎时的分形特征,采用Sammis破碎准则,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岩石颗粒破碎能量和强度的分形模型,建立和验证用分维D来表示岩石颗粒破碎的能量和强度准则,得出并验证了岩石颗粒破碎分维的确定方法。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的黏结颗粒模型BPM(Bonded Particle Model)模拟了小孔隙率n=0.12和大孔隙率n=0.3,即密实和松散两种情况。其中小孔隙率采用在模型上添加小颗粒的新方法,分别做了400组粒径不等的数值模拟试验,从粒径与破碎强度、破碎能量之间的关系和应力-应变曲线3个方面进行了统计,验证了岩石颗粒破碎强度与分维D的理论关系为σf∝dD-3,并得出颗粒破碎时的能量和与分维D之间的关系为Ef∝dD-1。验证了分形理论在分析颗粒破碎的尺寸效应中的较好应用,为确定岩石颗粒的破碎强度和岩石堆砌体剪切强度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6.
为了研究不同煤级煤对H2S气体的吸附差异及吸附模型,采集新疆气煤,山西潞安瘦煤、晋城无烟煤3个煤样进行了工业分析、煤岩分析和平衡水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采用Langmuir,BET,D-R和D-A吸附模型,利用拟合软件对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拟合,并检验拟合程度。结果表明:煤对H2S的吸附量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为第Ⅰ类等温吸附线;其中Langmuir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n=1的D-A模型的拟合效果次之,BET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效果与吸附模型中参数个数无明显关系;煤吸附H2S可用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7.
余志峰 《甘肃地质》2016,25(3):27-33
地质实验测试是"地质找矿的眼睛",甘肃省中心实验室是地质实验测试行业的重要一员,成立于1942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解放前是西北的重要化工策源地,1952年划归地质部,为白银厂铜矿的开发承担了大量分析测试工作。甘肃省地矿局建局后,陆续增设了岩矿鉴定、光谱分析、选矿试验、物性测试等专业,发展成了一家综合性地质实验测试机构。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火试金实验室及贵金属富集方法;承担了镜铁山铁矿、金川铜镍矿等矿山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及选矿试验工艺研究;参与编写了地质实验测试专业教科书《岩石矿物分析》第1版至第4版[1],编写了《非金属矿物化性能测试规程》[2]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点规程》[3]等专业书籍;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1∶20万化探扫面测试方法的制定及样品测试工作;参与了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及超基性岩、铬铁矿、非金属矿标准物质研制工作;协助西北地区其他单位实验室的组建并培养了大量分析人员。在属地化后,检测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检测人员积极开展方法创新,利用XRF、ICP-MS、ICP-AES等大型设备代替了部分传统方法或化学分析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了"甘肃省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科研立项和矿物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8.
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茨康类植物化石,通过对其外部形态和表皮构造研究,认定为石拐茨康叶(Czekanowskia(Vachrameevia)shiguaiensis)。对比当前化石及其现存最近对应种(the nearest living equivalent species)—Ginkgo biloba L.的气孔比率,得到宝积山盆地在中侏罗世的古大气CO_2体积分数为1.55×10~(-3),数值接近GEOCARBⅢ碳平衡模型的拟合曲线,表明茨康叶属植物也是恢复古大气CO_2体积分数的良好材料。同时,通过角质层特征进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宝积山盆地在中侏罗世时期气候较为温和湿润。  相似文献   
189.
余善平 《安徽地质》2016,26(1):36-37
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委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承担《华东庐枞盆地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3000m科学钻探工程任务,该钻孔为大陆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项目中6个钻孔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钻探揭示和验证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基底、盖层的空间分布,建立地壳结构模型和异常解释的标尺,为大陆万米钻探提供选址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的钻头选用情况,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0.
周心怀  黄雷  王昕  韦阿娟 《岩石学报》2016,32(6):1839-1850
蓬莱9-1花岗岩体是渤海海域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花岗岩,鉴于渤海海域在华北克拉通中的重要构造位置,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的研究对区域构造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160~165Ma。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富Al_2O_3(14.84%~17.19%)和Sr(485×10~(-6)~909×10~(-6)),贫Y(0.66×10~(-6)~1.39×10~(-6))和Yb(小于2.0×10~(-6)),无铕的负异常,多数样品表现为铕的弱正异常,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特征。表明渤海地区在160~165Ma期间处于挤压地壳增厚环境下,以地壳减薄为标志的克拉通破坏过程彼时尚未发生,其区域动力学环境可能仍处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碰撞拼接的影响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