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62篇 |
海洋学 | 1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79篇 |
自然地理 | 1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基于风景名胜区类型的多样性和区域地理条件与历史脉络的差异性,借助ArcGIS等分析工具,从全国尺度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呈凝聚状态,以自然特点为主和以人文特点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分布状态不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集中分布在地表水域周边,与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成因有密切关系,倾向于分布在植被种类丰富的区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人文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按类别均质分布在文化地理区划的副区中,集中分布在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尤其在古代重要城市周边聚集,而与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22.
323.
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被不同的行政区所分割。它们的有形资源可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无形资源却是共有的,具有社团产权的特征。这引发了相关各地区旅游开发活动的非合作博弈,致使长期积淀形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行政割据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并就产权安排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2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测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探讨了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重心演化的轨迹与路径,考察了影响演化轨迹的重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总体不高,变化幅度较小,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的风景区旅游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投资,有效的货币资本投入是提升旅游发展的主要措施,平均效率值总体表现为下降态势,风景区多数处于无效率状态,DEA最优状态缺乏,导致了风景区生产单元存在一定的资源冗余和开发低效状态。② 从重心的整体分布上看,主要位于107°11'~118°37'E 和29°02'~38°55'N 之间,东西跨度约11°,南北跨度约9°;从旅游效率重心演变的轨迹上来看,综合效率的变化轨迹最大,但总体上都是经历了先西偏南再东偏北再西偏南的历程,其中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心东偏北的趋势相对较小,而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在重心东偏北的趋势上变化较大。③ 针对风景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的驱动机制的剖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发展、信息技术及制度供给是影响效率重心偏移的重要因素,促使了效率动态格局的空间演化,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市场引导机制,政府科学调控及资源禀赋改善是促进风景区旅游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25.
326.
327.
《资源导刊(河南)》2014,(4):3-3
亲爱的朋友,您知道吗?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有一处让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热地,它就是享有“塞北金三角”、“北京后花园”之誉的克什克晦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328.
329.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