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期形成的黔中开阳、瓮安富磷矿沉积区,矿石产量大、品位高,是国内外重要的磷矿资源产区。黔中磷矿主要分布于黔中古陆周缘的滨浅海环境中,矿石类型以碎屑状磷块岩为主,间夹原生泥晶磷块岩、生物结构磷块岩和次生土状结构磷块岩。开阳式高品位磷块岩的动态沉积成矿过程通常为“三阶段成矿”: 第一阶段为初始成磷作用阶段,在新元古代大规模成磷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深部富磷海水进入滨浅海地区,并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磷质聚集并形成原生磷块岩沉积;第二阶段为簸选成矿作用阶段,高能波浪、风暴水流对原生磷块岩持续的破碎、磨蚀、搬运和再沉积过程中,簸选去除了原生沉积物中的陆源细碎屑、砂泥质成分,保留并聚集磷质碎屑颗粒,形成品位较高的碎屑状矿石;第三阶段为淋滤作用阶段,海平面升降变化使之前形成矿石受暴露事件影响,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碎屑状磷矿石内的碳酸盐岩胶结物和白云石条带被淋滤运移,导致矿层发育大量溶蚀孔洞,甚至形成土状磷块岩,矿石品位再次得到大幅度提升。三阶段成矿作用随古地理条件和海平面变化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多期次、动态进行,最终形成工业价值极高的磷矿石。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深入推进,川北地区作为后续勘探接替区,其灯影组储层的相关研究亟待进行。综合川北地区灯影组的地层、岩石及矿物特征,采用分析化验等手段揭示其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灯二段、灯四段为川北地区灯影组储层发育层段,颗粒粘连白云岩、叠层状微生物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类,次生溶孔、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灯影组储层类型多样,发育孔-洞型、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及溶洞型储层,以孔隙-裂缝型储层质量最佳。储层发育特征表明:滩丘沉积是灯影组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后期岩溶改造是储层发育的关键;灯二段滩丘厚度相对更大,而储层物性相比灯四段较差。基于宏观储层演化和微观孔隙特征,建立了川北地区灯影组2种储层发育模式:灯二段以表生岩溶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见有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和上覆地层细粒沉积物充填;灯四段以埋藏溶蚀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存在广泛的重结晶造成的溶蚀、溶蚀流体中硅质组分对孔隙的充填、以及溶蚀孔隙中沥青对储层的保护。依据不同的岩溶模式,可预测灯二段、灯四段有利储层的发育位置:在潜流带与滩丘沉积体叠加的部位,灯二段储层发育最佳;自顶部向下,自台缘向台内,灯四段储层质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3.
滇东黔西之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家荣 《地质论评》1943,8(Z1):167-168
本处近三年来在滇东、黔西调查金属矿产,为数日多,对於各矿之成矿时代有初步结论,可分为三个时期如次:(一)中震旦纪前之成矿时代,包括会泽、巧家、易门之铜及易门、峨  相似文献   
44.
陕南牟家壩新集一带之震且纪前结岩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懿 《地质论评》1948,13(Z1):131-133
陕南牟家壩,新集一带,有大片结晶岩出露,即前人所谓‘汉南岩基’是也,张?骏氏曾论其时代应属震旦纪前,本文作者就民三十年野外较详观察,及频年室内之研究后,对张氏持论,予以证实,此东西延长之大片结晶  相似文献   
45.
米仓山基底周缘震旦纪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兵 《矿物岩石》1999,19(3):46-51
本文详细描述了米仓山南缘南江杨坝震旦纪地层剖面,将该区上震旦统划分为观音崖组和灯影组,并首次将灯影组细分为四个岩性段,同时查明了各组段的岩石组合及空间变化规律,根据岩石学,沉积环境及沉积地层界面特征将米仓山周缘地区上震旦统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及一个超层序,分析了各体系域特征及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6.
中国南方震旦纪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和压溶、胶结和固结、重结晶、交代作用及自生矿物形成等,泥质岩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和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转化。其成岩过程可分为同生、成岩、后生、表生四个成岩作用阶段。在沉积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和处在盆地的不同部位,出现了不同的岩石类型,往往呈现各自的成岩作用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7.
震旦纪和早寒武世黑色页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扬子地台震旦纪和早寒武世黑色页岩所含有机质属轻碳同位素类型 ,δ13 C数值范围从 - 2 7‰至 - 35‰ ;而且 ,还明显低于同时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和磷块岩 .经研究提出了一个由上升洋流所造成的、在碳同位素组成上具有分层结构的古海洋模式 ,它不仅可以解释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黑色页岩有机碳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而且还可以解释该时期沉积岩碳同位素组成在古地理展布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48.
末前寒武系年代地层研究:问题,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  李华芹 《现代地质》1999,13(4):379-384
在讨论当前全球末前寒武系和中国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根据三峡地区震旦纪和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综合研究 ,作者认为 :( 1 )中国传统的震旦系底界和后来建立的陡山沱阶和灯影峡阶的底界是不合适的 ,前者位于不整合面上 ,而后二者的底界分别位于相对动荡的低位域的开始和由海退所形成的高位域的开始 ,不仅横向变化大 ,而且很难保存和发现可供对比的生物和化学标志。 ( 2 )建议将中国震旦系的底界上移到陡山沱组第 2段近底部 ,即靠近陡山沱组第 2段黑色页岩与第 1段灰白色白云岩之间的界线 ,以出现分异度高、个体较大、构造复杂的疑源类为标志 ,该界面与南沱冰期后所形成的海侵生物面基本一致 ;同时主张将原灯影峡阶的底界要么下移到陡山沱组第 4段产庙河生物群的黑色页岩底部 ,要么上移到灯影组产文德生物群的石板滩段黑色页岩夹炭质灰岩底部 ,因为这两个界面分别与南沱冰期后形成的层序 2和层序 3的最大海泛面基本一致。 ( 3)根据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指出陡山沱组第 4段 ,即庙河生物群的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6 85± 9) Ma,而水井沱组底部含三叶虫的黑色页岩的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5 30± 8) Ma  相似文献   
49.
综合钻井岩芯、岩石薄片、测井、地震资料和野外露头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的震旦纪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和时代研究。该区震旦系分别以角度不整合位于变质岩基底之上、寒武系玉尔吐斯组泥岩或中生代地层之下,由下部的陆相碎屑岩和上部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组成,厚度约在220~260m。其中碳酸盐岩厚度约在200m左右,自上而下分为藻云岩段、泥质云岩段、白云岩和灰岩夹白云岩段4个岩性段,相当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奇格布拉克组;震旦系下部的碎屑岩厚度20m左右,以褐色泥岩为主,相当于塔里木盆西北缘的苏盖特布拉克组。利用锆石测年对震旦系底部碎屑岩及其下伏变质岩时代进行限定,其基底年龄不早于776 Ma,相当于青白口系阿克苏群。研究区震旦系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地层的对比表明,在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沉积期,沙雅隆起北部可能处于隆起区,具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至奇格布拉克组沉积期整个塔北才开始沉降并重新接受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50.
磷矿的沉积和成矿与成磷期的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运用于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沉积型磷矿床的成矿分析和找矿预测上。通过选取陡山沱组及其各岩性段的地层厚度及磷矿层品位作为单因素,确定开阳地区古地理格局;结合地层岩性组合、沉积特征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恢复开阳地区成矿期沉积环境,编制陡山沱早期、中期和晚期岩相古地理图。根据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结果,认为开阳地区陡山沱期整体处于南靠黔中古陆、地势南高北低、局部地形复杂的滨岸海滩沉积环境,其中临滨带为最有利成矿带,局部地形变化也会造成矿层厚度、品位的差异;矿层受到的水流冲蚀、暴露、淋滤及再沉积作用是导致矿石品位显著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精确还原成矿期古地理环境、解析多期次沉积成矿过程,对于确定磷矿控矿因素、构建找矿预测模型和预测矿体空间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