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18篇 |
免费 | 3595篇 |
国内免费 | 51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66篇 |
大气科学 | 5103篇 |
地球物理 | 1626篇 |
地质学 | 11408篇 |
海洋学 | 2309篇 |
天文学 | 141篇 |
综合类 | 1376篇 |
自然地理 | 17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9篇 |
2023年 | 727篇 |
2022年 | 907篇 |
2021年 | 982篇 |
2020年 | 811篇 |
2019年 | 817篇 |
2018年 | 604篇 |
2017年 | 670篇 |
2016年 | 665篇 |
2015年 | 741篇 |
2014年 | 1157篇 |
2013年 | 974篇 |
2012年 | 1026篇 |
2011年 | 1006篇 |
2010年 | 1018篇 |
2009年 | 1010篇 |
2008年 | 979篇 |
2007年 | 871篇 |
2006年 | 789篇 |
2005年 | 750篇 |
2004年 | 665篇 |
2003年 | 705篇 |
2002年 | 690篇 |
2001年 | 718篇 |
2000年 | 572篇 |
1999年 | 522篇 |
1998年 | 556篇 |
1997年 | 576篇 |
1996年 | 613篇 |
1995年 | 514篇 |
1994年 | 425篇 |
1993年 | 357篇 |
1992年 | 314篇 |
1991年 | 280篇 |
1990年 | 255篇 |
1989年 | 184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7篇 |
1976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1941年 | 3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个旧锡矿成矿模式商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个旧锡矿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锡矿之一,其成矿模式常被一些学者引用。笔者近年来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注意到,这类成矿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总结、再现了成矿规律方面的认识,但亦有一些重大地质课题值得探讨。笔者企盼通过讨论,能促进该矿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的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和新生代热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大型沉积盆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战略基地。利用盆地区大量的地温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并结合地热学知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现代地温场、热演化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热场和岩石圈性质对成盆、成烃和成藏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平均大地热流为45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18~20℃/km;整体上具有低温冷盆的特征。地温场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不同构造单元的地温场特征相差较大:坳陷部位具有较低的地温,隆起区具有较高的地热特征。热演化模拟表明盆地自成盆以来经历了从震旦纪—奥陶纪高热流(“热”盆)、志留纪—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中生代稳定的热演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等阶段。“热”岩石圈厚度为205~230km,有效弹性厚度(Te)达66±7km,脆-韧性转换深度为25~28km,岩石圈总强度为1.6×1013~7.8×1013N/m。盆地区的岩石圈表现为地温低、强度高的刚性块体,具有整体变形特征。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块体进行应力传递,盆地周边产生强烈变形,表现山脉的急剧隆升和盆地边缘的快速挠曲沉降。这一动力学过程造成地层内部流体趋于流向山前隆起带,并对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美国法尔韦油田位于东得克萨斯盆地中心附近。油田发现于1960年,同年投入生产。原始地质储量为4亿桶,至2003年累计产油2.17亿桶。原油具挥发性,接近饱和。主要储层为下白垩统James组礁石灰岩,主要为骨架粒状灰岩/泥粒灰岩和富含双壳类粒泥状灰岩,各岩相的平均孔隙度一般在7%~11%,但平均渗透率在各岩相中不均,最高达(37~44)×10-3"m2。介绍了该油田的勘探史,描述了盆地构造演化史、含油气系统、地层沉积相和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996.
阐述了寒冷地区房屋结露形成原因,房屋墙体保温特别是外墙保温是抑制和消除结露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研究区内二_1、一_1煤层为肥煤~无烟煤,煤等变质线倾角大于煤、岩层倾角,煤类围绕岩浆岩呈环状、弧状及条带状分布。据煤变质理论,该区以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