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福州沿海龟足的繁殖附着与生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岗  邱文仁  齐秋贞 《海洋学报》1994,16(6):108-115
叙述了龟足[Pollicipesmitella(Linnaeus,1758)]的繁殖期与繁殖特点、性腺发育与分期、生长。繁殖期为5月中旬~9月中下旬,约130天,水温19.5~27.2℃,其中7~9月为盛期。最小繁殖个体峰吻径长为9.5mm,生长期为2年。成体1年中有多次产卵,一次产卵量平均为24360个。性未成熟个体年生长率为峰吻径长5mm/a,成熟个体2mm/a,终生生长。腺介幼虫附着期为6~11月。  相似文献   
152.
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舟山朱家尖蜈蚣客运码头进行的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对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附着季节、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污损生物85种,其中,藻类13种,腔肠动物13种,苔藓虫4种,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类22种和其它13种。优势种为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泥藤壶Balanus uliginosus、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马尔他钩虾Melita sp.、圆鳃麦杆虫Caprella acutifrons、长鳃麦杆虫C.equilibra和盘管虫Hydroides sp.。朱家尖海域全年都有污损生物繁殖附着,其中6—10月为附着盛期,表层和中层月板生物量的高峰值均出现在7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月,表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006.1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67.18g/m2;中层月板全年附着总生物量为2 388.15g/m2,月平均生物量为199.01g/m2;季度板污损生物生物量按高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上半年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下半年板。在垂直分布上,除季度板外,其它试板的生物量和附着密度均为中层>表层。根据污损生物的生态习性、分布特征及对盐度的适应,可将舟山朱家尖海域主要污损生物定义为河口低盐种。水温是影响调查海域污损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体盐度则对朱家尖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及指标种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微生物膜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1].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泌胞外多糖类等有机物,在附着基的表面上形成细菌黏膜[1-2].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 NH3,附着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细藻类开始在基质上附着,最终形成微生物膜[1-3].  相似文献   
154.
以生物生态学方法,采用生物和非生物等10种附着基经人为投入虾苗池,预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长毛对虾病害,结果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聚缩虫附着率较高,能相应减少幼虾体上的聚缩虫。试验表明,人为投入附着基,能使水质有害因子大为减少。显示出生物生态防治虾病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5.
王约 《地质学报》2006,80(2):235
发现于贵州省台江县凯里组中部(中寒武世早期)Burgess页岩型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中的生物附着遗迹Kailidiscus(n.ichnogen.)拥有标本190多块。Kailidiscus为一具有圆形至椭圆形附着面的表生迹。附着面上具一碳质膜,可能为生物体所形成。在附着面上的构造:围缘沟、内围缘脊、外围缘脊、凸起的皱脊和凹陷的辅槽,可能是造迹生物固着基部组织褶皱所致,以增大其基部的附着面积。Kai-lidiscus的造迹生物可能是固着于海底没有硬质骨骼的刺丝胞动物,生活于相对静水环境,并被沉积事件所埋藏。贵州台江凯里组中部(中寒武世早期)的新附着遗迹属Kaili…  相似文献   
156.
丁兴  何俊杰  刘灼瑜 《地球科学》2018,43(5):1763-1772
为了解金属离子生长成为热液矿石矿物的过程和机理,使用氟钛酸钾稀溶液在100 MPa和200~400℃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等温不等时和等时变温实验.结果显示该热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形貌的锐钛矿.随着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锐钛矿由几十纳米生长至十几微米;10 h以内的晶体生长速度远高于10 h以后,相对高温下的晶体生长速度则高于低温,表明锐钛矿的热液生长与温度、过饱和程度密切相关.综合来看,粒子成核生长、定向附着和奥氏熟化先后控制了热液锐钛矿的生长,而金属在流体中的过饱和程度和溶解-沉淀过程则决定了其生长速度.因而锐钛矿的形态特征可用于指示其形成的温度、世代关系甚至含氟流体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7.
运用实验模拟的手段,对铀(U)、钍(Th)在碳酸钙-海水界面的附着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测定相关的分异系数(D)定量评估了文石和方解石两种碳酸钙矿物对U和Th的捕集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不仅U和Th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两种碳酸钙矿物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U介于碳酸钙和海水之间的分异系数(DU)分别在1.5~3.5(文石)和0.04~0.19(方解石)区间内变化,分异行为非常微弱但其分异系数随着碳酸钙沉淀速率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这表明U元素主要是以共沉淀的方式进入到文石或方解石沉淀中,但由于其在海水溶液中主要以2 22 3UO(CO)nn的形式存在,因而只能以占据晶格缺陷的方式进入碳酸钙。与之相反的是,文石和方解石都对Th表现出极强的捕集能力,所测定的分异系数(DTh)分别在240~6 330(文石)和430~6 160(方解石)范围内变化,但DTh与碳酸钙沉淀速率之间无明显关联。Th在碳酸钙表面的附着行为可界定为单纯的吸附作用,这一行为应与Th主要以Th(OH)4的形式赋存于溶液中有关。  相似文献   
158.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0lx、50lx、500lx和2000lx)和不同光照周期(24L:0D、14L:10D、10L:14D和0L:24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 ponicus)浮游幼体存活、生长、发育及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显著影响刺参幼体的生长(P0.05),幼体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速度的高低顺序为:500lx50lx2000lx0lx,不同光照周期下生长速度的高低顺序为:14L:10D10L:14D24L:0D0L:24D。(2)不同光照强度下,幼体的存活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大;0L:24D光周期下的幼体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余3个光周期处理(P0.05)。(3)4种光照强度下,500lx处理组的幼体发育最快,9d时樽形幼体的发生率为30.9%,0lx处理组樽形幼体的发生率仅为5.2%,且致畸率高达17.7%,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P0.05);4种光照周期下,10L:14D光照周期下的幼体发育最快,9d时樽形幼体的发生率为34.8%,显著高于其余光周期处理组(P0.05)。(4)幼体在不同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变态率的大小顺序分别为:50lx500lx2000lx0lx,10L:14D14L:10D24L:0D0L:24D,光照强度与光照周期均显著影响幼体的变态(P0.05)。可见,提供一定的光照对刺参浮游幼体的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索不同附着基质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lentillifera)直立枝生长及藻体附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以垂直砂埋、水平砂埋、塑料网网夹、尼龙网网夹及无附着基质(对照组)五种附着方式进行实验,探究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的生长、附着能力、光合特性参数及营养含量的变化。【结果】垂直砂埋处理下,藻体的新生直立枝质量、质量长度比及球状小枝的直径与其他各组相比最优(P <0.05),分别是0.313 3 g、0.086 6 g/mm和1.67 mm,是对照组的7.38、9.62、1.67倍;水平砂埋与对照组相比,藻体附着能力有显著增强(P <0.05),假根数为26,长度为30.77 mm及假根附着砂砾质量为0.566 0 g;除对照组外,各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4 h后垂直沙埋藻体Fv/Fm和Y(II)最快恢复原始水平,为0.856μmol·m~(-2)·s~(-1)和0.851μmol·m~(-2)·s~(-1),显著高于其余组(P <0.05);垂直砂埋与水平砂埋处理后的藻体,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34.24%和33.93%(P<0.05),而网夹处理后,没有显著差异(P> 0.05)。垂直砂埋处理对藻体总蛋白含量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对照组的1.26倍(P <0.05)。【结论】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以垂直砂埋附着方式生长最佳,以水平砂埋附着方式附着更牢固。  相似文献   
160.
从美国华盛顿州圣璜岛海域的8 种海绵样品的120 株共附生微生物中, 筛选出11 株细菌的粗提物能有效抑制硅藻附着。其中683 号菌株活性最高, 对5 种受试硅藻的平均抑制率达到9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扫描电镜观察, 以及16S rDNA 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结合粗提物的产量和抗硅藻附着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是: 发酵温度25℃, pH 7.5, NaCl 浓度19.45 g/L, 蛋白胨浓度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