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藏南桑单林地区晚白垩世—始新世砂岩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泰山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其中中泥盆世北塔山组为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并且其下部发育少见的苦橄岩和富辉橄玄岩。北塔山组富辉橄玄岩和玄武岩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单斜辉石:大斑晶辉石、小斑晶辉石和基质辉石。这三种类型的辉石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异,从大斑晶辉石—小斑晶辉石核部—小斑晶辉石边部和基质辉石,成分由富镁、钙向富铁方向演化,显示出拉斑玄武系列的特点。根据单斜辉石-熔体平衡原理计算了富辉橄玄岩和玄武岩中斑晶相辉石形成的温度和压力,前者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1345~1366℃和1.75~2.05GPa,其深度相当于58-67km,平均的地温梯度大约20~24℃/km,说明该区具有异常的热或地温梯度,这可能是导致本区斑岩铜矿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的温度和压力都相对较低,分别为1129~1191℃和1.19~1.60Gpa,而相应的深度为39~53km,暗示着玄武岩是在相对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形成的演化岩浆。单斜辉石的成分指示了其构造背景为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372.
对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区斜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0±6 Ma(MSDW=1.3)的生成年龄,与1号矿体北部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相似(锆石SHRIMPUPb年龄404 ± 8 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这些岩体侵入到康布铁堡组中,限定康布铁堡组时代大于404 Ma。同时蒙库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也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404~400 Ma。蒙库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钠,Th、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贫钾,Nb、Ta、Sr、P、Ti具有明显负异常和中等负铕异常(δEu=0.38~0.50)的特点。Na2O/ K2O=6.36~13.3,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铝过饱和指数为1.03~1.09,为微过铝质。ISr=0.70438~0.70986,εNd(t)= 1.04~2.17,表明蒙库岩体物源以幔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壳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蒙库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处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373.
苏慧敏  张东阳  艾羽  张招崇 《地质学报》2008,82(11):1602-1612
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其中中泥盆世北塔山组为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并且其下部发育少见的苦橄岩和富辉橄玄岩。北塔山组富辉橄玄岩和玄武岩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单斜辉石:大斑晶辉石、小斑晶辉石和基质辉石。这三种类型的辉石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异,从大斑晶辉石—小斑晶辉石核部—小斑晶辉石边部和基质辉石,成分由富镁、钙向富铁方向演化,显示出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特点。根据单斜辉石与熔体平衡原理计算了富辉橄玄岩和玄武岩中斑晶相辉石形成的温度和压力,前者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1345~1366℃和1.75~2.05GPa,其深度相当于58~67km,平均地温梯度为20~24℃/km,该区这种异常高的地温梯度可能是导致本区形成斑岩铜矿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的温度和压力都相对较低,分别为1129~1191℃和1.19~1.60GPa,而相应的深度为39~53km,暗示着玄武岩是在相对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形成的演化岩浆岩。单斜辉石的成分指示了其构造背景为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374.
虽山前带第四系很薄,但由于新构造运动掀斜作用及断裂的贯通作用,构造盆地第三系含水层与山前带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并获得很高的压力水头.山前带第四系厚度小的原因,是中更新世以后上升幅度增大,早中更新世沉积遭受强烈剥蚀.由于第四系很薄,曾长期被人认为地下水贫乏.但据勘探证实,较大冲积扇有丰富的潜水资源.  相似文献   
375.
对出露于阿尔泰山南缘沙尔布拉克一带的布可萨拉岩体和索尔库都克岩体中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77.0Ma±2.4Ma和280.9Ma±4.3Ma,表明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花岗岩具有富碱、高钾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具有I—A、I—S过渡特点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为184.68×10-6~221.49×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为4.52~8.45),Eu负异常明显(δEu为0.47~0.6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Nb、Ta、Sr、P、Ti等元素负异常。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该期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拉张构造环境,属于后造山花岗岩。阿尔泰南缘早二叠世花岗岩是在后造山拉张背景下,地幔物质减压熔融形成岩浆上涌,底侵于新生地壳之下,使地壳熔融形成岩浆沿深断裂带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376.
协库斯特伟晶岩位于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镇,属于典型的Li-Cs-Ta(LCT)伟晶岩,发育大量锂的磷酸盐矿物和硅酸盐 矿物。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结合野外观察,系统研究了协库斯特伟晶岩中锂的矿物学行为,探讨 花岗质岩浆-热液过程中锂矿物的结晶演变与热液蚀变过程。研究表明:协库斯特伟晶岩中锂矿物结晶于两个阶段,花岗 质岩浆阶段,锂矿物主要有锂辉石、磷锂铝石与磷锰锂矿,而锂电气石、多硅锂云母、锂白云母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 阶段至热液阶段。磷锰锂矿与羟磷锂铝石团块包体反映协库斯特伟晶岩中锂的磷酸盐熔体与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机制。磷 锰锂矿逐渐蚀变形成黄白色-红色的结构相似的矿物相,揭示了磷锰锂矿的氧化过程以及锂的释放过程。早期锂辉石、磷 锰锂矿、磷锂铝石等锂矿物热液蚀变释放出Li进入热液,这种富Li热液作用形成了次生富锂矿物,显示了协库斯特伟晶岩 内部Li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377.
吉伯特铁矿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产于泥盆纪海相火山岩中的小型矿床。本文对吉伯特铁矿床的包裹体开展了研究,识别了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以及富晶体的流体包裹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等研究。熔体包裹体中含有富Si玻璃质、贫Si富Fe熔体、石英、萤石、方解石、磁铁矿等多种成分,它们分别组成不同的包裹体组合。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存在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这充分说明了吉伯特铁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熔体、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吉伯特铁矿床中Fe的矿化是一个熔体相逐渐减少,流体相逐渐增加的连续演化过程,它受岩浆作用、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以及矽卡岩作用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378.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体被认为是该区域处于伸展构造的重要岩石学证据,但是现有工作多集中在利用其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地构造背景的追索,而对于其构造变形特征却鲜有深入研究.为探索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花岗岩体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本文对玛因鄂博岩体、喀拉苏岩体及其围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研究...  相似文献   
379.
通过对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富蕴县乌恰沟地区出露的含石榴子石副片麻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及岩相学分析,确定了至少三期构造变形-变质事件:①第一期变形变质作用(D1)可划分为早期的埋深变质作用与后期的伸展作用,埋深作用初期发育M1期变质矿物组合(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该阶段P-T条件为4.6×102 MPa/~590℃...  相似文献   
380.
可可托海3号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阿尔泰造山带产出的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其完美的同心环状结构分带举世闻名。云母和长石作为3号脉9个结构带的贯通性矿物,由外向内表现不同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其中,云母由白云母系列向锂云母系列演化,白云母呈黄-绿色中细粒→白色或绿色中粗粒-巨晶→白色或绿色书状集合体→白色或绿色中粗粒-巨晶,锂云母呈玫瑰紫中细粒鳞片状或楔状集合体,BSE图像下云母表现出成分分带及不平衡和交代结构;长石主要为钾长石和钠长石,及少量斜长石,钾长石主要呈块体产出,钠长石呈细粒→叶片状→薄片状产出。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获得3号脉各结构带云母和长石的主微量成分。3号脉云母具有高Li(249×10-6~35932×10-6)、Rb(1240×10-6~22825×10-6)、Cs(35.9×10-6~13980×10-6)、Ta(13.3×10-6~447×10-6)含量、低K/Rb值(4.23~59.4)和K/Cs值(6.53~2368),钾长石具有低K/Rb值(35.4~1865),且由外向内,随K/Rb值降低,云母的Li、Rb、Cs、F、Ta含量升高,表明3号脉是一个由外向内结晶的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的伟晶岩脉。另外,连续相邻结构带中云母和长石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也受矿物结晶不平衡影响,而熔体不混溶过程也是控制3号脉结构分带的机制之一。外部带(I-IV带)和内部带(V-VIII带)的云母和碱性长石在成分(FeO、Li、Rb、Cs、F、Ta含量和K/Rb值及K/Cs值)和结构(不平衡和交代结构)上具有明显差异,内部带演化程度明显加大,流体组分比例升高,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外部带)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外部带)。结合野外观察的证据,促使体系在IV带和V带间发生突然转变而进入熔流体阶段的是一个泄压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