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周国华  贺艳华 《地理学报》2006,61(11):1171-1180
以不同时期长沙市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通过对城市用地结构比例、扩张强度指数、人口弹性指数、经济弹性指数、紧凑度变化指数等指标的具体研究,从时间序列、空间形态、结构演变等方面对长沙市城市土地扩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从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建设、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引导、体制与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土地扩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从1949年到2004年,长沙市城市土地扩张速度和强度逐步上升,整体上呈现出非理性向理性发展的趋势,扩张形态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的外部空间扩展向外部空间扩展与内部填充相结合转变,由以圈层状、轴线状为主的连续扩展形态向以斑块状与组团状为主的非连续扩展形态转变的过程,总体而言,长沙市城市土地扩张是一个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过程。无论是哪个阶段,城市土地的扩张均受到多重力量的影响,某一时期的城市土地扩张是多重速度、多重模式以及多重形态的有机叠合体,由于力与力之间的均衡与偏向性差异而导致了不同时期城市土地扩张主导特征的凸现,最后在各阶段性合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有城市土地边界和形态。  相似文献   
142.
湘东北地区发育一套晚燕山期(距今85~95Ma)的细碧质玄武岩。该岩石具碱性-拉斑质玄武岩亲和性,矿物成份以钠长石为主,呈斑状和交织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富钠低钾,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可变地亏损或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h、U、Ti和Hf相对富集而Y、Yb、Zr、P及Nb和Ta表现适度的亏损。Nd同位素成份(εNd(t)=-1.29~0.66)则暗示该岩石并不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结合中生代华南地区特别是江南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该细碧质玄武岩应产于板内构造环境,起源于一个不太富集的陆下岩石圈地幔低度熔融,可能与晚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导致华南大陆内部因古缝合线或古深断裂活化而诱发的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湘东北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是华南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后造山阶段于距今90Ma左右开始的岩石圈沿长沙—平江断裂伸展裂陷的产物。郯庐断裂可能向南延伸至湖南境内。  相似文献   
14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44.
城市规划CA模型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CA模型基于自下而上的思路模拟城市复杂系统,忽略了宏观决策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影响。本文基于传统CA模型,从城市规划角度,通过引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把整个城市空间划分成不同组团片区,将传统的自下而上CA模型改进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城市规划CA模型(UPCA),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化了传统CA城市模拟模型的数据量,提高了模型的模拟精度,并增强了模型的规划决策功能,使模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5.
《湖南地质》2008,(6):F0004-F0004
长沙矿冶研究院是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选矿工程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选矿工程技术及设计、选矿药剂、环保技术和新型高效选矿设备的开发研究,拥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捷克斯洛伐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4人、博士6人、高级工程师32人,技术力量雄厚,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我们热情为广大客户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和产品。  相似文献   
146.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梅雨带位置的初步推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取《湘绮楼日记》中1869~1916年间长沙、衡阳地区夏半年(4~9月)的逐日天气记录,重建4~9月逐旬平均降水日数序列和6~7月逐候平均降水日数序列,与现代(1951~1980)长沙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当时梅雨期结束于7月3候,较现代推迟2候;梅雨持续时间2~3旬,比现代长约1旬。参考物候信息(历年平均蝉始鸣日期)得出结论: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冬季风势力强于现代,压制了副热带高压北进,当时梅雨带位置较现代偏南1~2个纬度。长衡地区因此较现代更接近梅雨带中心,出现了更明显的梅雨。  相似文献   
14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三权合一交易平台的成立,既规范了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也为农村更好的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8.
In order to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growing as expecte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at county-level by using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method. In this process, the global Moran's I and local Getis-Ord Gi* indexe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indicators including per capita GDP and three industrials (i.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nty units' economy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exhibited a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an accelerated integration trend since 2008 (Moran' s I increased from 0.26 to 0.56);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conomy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ounty units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hotspot zone with high economic level was formed among the northern county units whereas the coldspot zone with low economic level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areas. This difference was caused primarily by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conomic radiation effect of Changsha 'upheaval'; 3) town densit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integration policy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in the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相似文献   
149.
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BDS)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CORS站点需要逐步升级兼容BDS系统,升级后需要对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本文分析了BDS/GPS/GLONASS兼容的CORS站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详细介绍了多星座观测数据多路径计算方法,并以长沙CORS中大瑶、花明楼两个多星座基准站为例,利用TEQC软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单GPS及GPS加BDS双系统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大瑶站与花明楼站的多系统观测数据的多路径效应比单系统的减小了35%-55%,最大为0.054m,可见卫星数增加了一倍多,双系统观测数据的DOP值可以稳定保持在1~2,数据利用率为100%,观测数据质量较高。升级后兼容BDS的多系统基准站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