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095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性状是对虾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形态参数对于经济性状的贡献率是选育参数的重要依据。定期测量了3个凡纳滨对虾家系A02、A04和A08的16个形态学参数,包括体重、全长、体长、头胸甲长、腹节1长、腹节2长、腹节3长、腹节4长、腹节5长、腹节6长、尾节长、头胸甲高、腹节1高、腹节6高、头胸甲宽和腹节1宽。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计算各家系以形态参数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比较了各家系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并与生长速度相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02,A04,A08家系16个参数均与体重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对A02家系体重影响最大,腹节3长对A04家系体重影响最大,头胸甲长对A08家系影响最大,他们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793,0.597和0.335;间接通径分析表明腹节6长、全长、腹节6长分别对A02,A04,A08家系体重间接影响最大;经回归分析,A02和A04各有5个参数对体重的回归分析达到显著水平,而A08则有7个参数,并以此建立了3个不同的回归方程。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A02A08A04,由此推断A02家系的体型在生长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2.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源于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群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亲本,设置PP(P♀×P♂)、PH(P♀×H♂)、HP(H♀×P♂)、HH(H♀×H♂) 4个实验组(P代表进口群体,H代表选育群体),进行进口个体(P♂和P♀)与选育个体(H♂和H♀)间的双列杂交实验,分析比较其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情况.结果发现,对虾存活由高到低顺序为HH>HP>PH>PP,PH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存活杂种优势,其育苗期间的杂种优势平均值为(27.72±11.88)%,下塘90d后成活率的杂种优势为30.50%.在生长前期(30日龄以前)对虾平均体长和体重的顺序是HP>PH>HH>PP,而在生长后期则为PP>HP>PH>HH.HP实验组在整个养成期(10、30、60和90d)均表现出体长和体重上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值分别为24.00%、13.71%、2.55%、2.79%和112.46%、54.06%、8.16%、12.48%.结果表明,选育群体为母本、进口群体为父本的对虾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存活性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3.
凡纳滨对虾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子发生的过程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成熟凡纳滨对虾精巢为指状,分16叶.凡纳滨对虾精子发生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时期.染色质经历了从以异染色质为主变为高度凝聚状态,再经解聚为弥散絮状的变化过程.核膜由完整转变为不完整.凡纳滨对虾精子发生过程中仅见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器的参与,未见有典型的高尔基体结构的出现.顶体由内质网囊泡团和线粒体囊泡共同转变而来.精子的棘突以及亚顶体区需在输精管的中后端形成,而非在精巢中形成.纳精囊内精子比储精囊内精子的棘突细长.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试验,用添加不同水平配比的VE和Se(mg/kg)的饵料G0(0,0)、G1(200,0.2)、G2(200,0.4)、G3(200,0.8)、G4(400,0.2)、G5(400,0.4)、G6(400,0.8)、G7(800,0.2)、G8(800,0.4)、G9(800,0.8)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VE和Se对体长3cm左右凡纳滨对虾体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进行4周。结果表明,第2周时,VE、VE和Se对O2?、酚氧化酶(PO)、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Se对PO、血清和肝胰腺中T-AOC以及肝胰腺中GPx有显著影响(P0.05)。第4周时,VE和Se协同作用对4种抗氧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第2、4周时,抗氧化酶活力比第0周显著升高。对O2?的研究发现,在第2和第4周时,G8组血细胞O2?最多。第2周时,血清PO在G5、G9组活力最高(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T-AOC在G2、G3组最高(P0.05);对虾肝胰腺中GPx酶活力在G3和G5组达到最高(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时,G7组PO和GPx活力最高,G9组T-AOC活力达到最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添加适量的VE和Se能显著提高对虾抗氧化能力,VE和Se对抗氧化系统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调节作用,VE和Se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VE和Se在400mg/kg、0.4mg/kg时,凡纳滨对虾机体抗氧化能力整体达到平衡,能有效抵制氧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5.
在对照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使硫酸铜组铜离子含量为32mg/kg,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组铜离子含量分别为16mg/kg、32mg/kg和48mg/kg,共组成8种饲料(饲料编号为对照、Sul-32、Fum-16、Fum-32、Fum48、Met-16、Met-32和Met-48),饲喂凡纳滨对虾(初重0.74±0.01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三种铜源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urvival)和蛋白质效率(PER),降低饲料系数(FCE)。其中,Met-16和Fum-32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16、Met-32和Fum-32组的PER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Met-32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血清铜蓝蛋白(CE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t-16和Fum-32组的生长激素(GH)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三种铜源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相同浓度有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无机铜,其顺序为:蛋氨酸铜富马酸铜硫酸铜。饲料铜对凡纳滨对虾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6.
从2001年7月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对虾养殖厂大面积暴发红体病(全身发红,活动减弱,食欲减退,壳变硬,死亡率高)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组织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中一株为引发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编号为0107。对该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判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997.
选用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谷氨酰胺(Gln)、天冬酰胺(Asn)、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组氨酸(His)、赖氨酸(Lys)及精氨酸(Arg)等18种氨基酸为效应物,研究它们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氨基酸及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对NAGase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L-His及Lys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而Arg则先激活后抑制;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Asp及Glu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0,28mmol/L。研究Asp,Glu对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机理,并测定其抑制常数。研究表明Asp及Glu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效应,抑制类型均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9.50mmol/L和11.06mmol/L。  相似文献   
998.
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能源物质的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饥饿2,4和6 d再恢复投喂12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成分组成的分析,了解饥饿期间能源物质消耗的特点。饥饿状态下,凡纳滨对虾干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灰分质量分数增加,蛋白质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饥饿6 d,虾体脂肪消耗程度几乎达到其脂肪总质量分数的50%,蛋白质的消耗量仅占其蛋白质总质量分数的14.8%,但蛋白质消耗量是脂肪的5.5倍;恢复投喂12 d后,虾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分析认为,在饥饿过程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种能量物质均被消耗,其中脂肪是被优先利用的能源物质,而蛋白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相似文献   
999.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为比较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应答氨氮胁迫的敏感性差异,作者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24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进行测定,并分析其胁迫效应。结果表明,24 h LC_(50)值在虾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凡纳滨对虾的LC90与LC_(50)变化趋势相同。在溞状幼体Ⅱ期(Z2)LC_(50)值最低,为17.811 mg/L,在仔虾第V期(P5)时,LC_(50)值最高,为44.808 mg/L。根据LC_(50)和LC90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仔虾比幼体期的耐受性强。本试验结果不仅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而且为凡纳滨对虾耐氨氮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不同地理条件下斑节对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 选用14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特异引物对广东湛江、海南三亚、海南琼海的斑节对虾天然群体共计90尾个体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 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4不等, 平均2.7。3个群体(湛江、三亚、琼海)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分别为1.9081、1.9715和2.0185,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864、0.3926和0.4078, 总的平均期望杂合度(0.4605 )明显高于观测杂合度(0.4046), 表明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 且存在杂合度缺失的现象。种群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 在不同群体间已产生了遗传分化, 但是分化较小; 三亚群体和琼海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而与湛江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表明,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指数为8%, 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指数为92%, 基因分化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而不是群体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