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5篇 |
地质学 | 469篇 |
综合类 | 30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宁化下伊锡矿产于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锡矿体6个,各矿体呈脉状、长透镜状产出,锡石贮存于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蚀变岩中,属中-高温热液脉状型矿床。 相似文献
52.
53.
通过对大厂锡矿长坡―铜坑矿区主要赋矿层位硅质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的研究,认为矿床赋矿硅质岩以及其中各类纹层、条带状含电气石、长石及硫化物的沉积物是海底热液循环系统中喷出海底的热水溶液以化学沉积方式形成的,生物可能参与了部分硅质岩的形成;另外,在某些热水沉积作用减弱时期,可能有少量陆源碎屑物质的加入,形成了硅质岩建造中少量绢云母泥质纹层条带;并且得出形成硅质岩的硅质来源,主要来自海底热卤水循环系统,部分来自海底中基性火山岩海解或脱玻的产物,硅质岩的形成同大厂锡矿床的形成在成因上有着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54.
广西大厂巴里地区锡多金属矿体经过多年的快速开采,导致浅部资源枯竭,深部找矿迫在眉睫。本文以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深部钻探ZK39-1钻孔(钻孔深度1580 m)获得的新鲜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详细分析了该钻孔钻遇的泥盆系中下统灰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REEs),以期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ΣREEs)为3.49~261.07 μg/g,稀土总量变化较大,且岩心样品在顶部与底部相差较大,其中1100~1580 m之间岩心样品ΣREEs(3.49~45.81 μg/g)明显低于1100 m以浅稀土总量(188.96~242.36 μg/g),达到了区域背景值的10倍左右,且远超过普通沉积成因的石灰岩;轻稀土与重稀土比值LREEs/HREEs为2.96~10.04,反映了该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δEu为 0.11~1.00,δCe为0.53~0.99;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图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10~1100 m之间样品Eu异常不明显,1100~1580 m之间样品Eu明显亏损,顶部到底部Ce亏损逐渐降低。1100~1580 m之间岩心样品球粒陨石标准化型式图与大厂花岗岩型式图相似,认为这套碳酸盐岩可能受到了花岗岩浆热液的蚀变作用,指示深部可能还存在岩浆热液成因或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化,即在近花岗岩部位或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部位存在“第三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55.
云英岩型锂矿作为近年来新的锂矿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经济价值。然而,在中国南岭及其周缘世界级的钨锡成矿省中,伴生云英岩型锂矿化的综合评价却稍显不足。本课题组在赣南岩背斑岩锡矿田新发现了云英岩型的锂矿,矿体产于密坑山岩体与上覆鸡笼嶂组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的云英岩带内,发育三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带型和花岗岩、火山岩内的含锂云母-石英脉型。矿体中Li2O的含量最高可达1.04%,主要集中于0.2%~0.3%,具有显著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确定云英岩型锂矿中Li的赋存状态及Li、Sn之间的关系等特征,本文开展了详细的镜下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确定了岩背矿田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典型云英岩型锂矿床大量发育锂云母-铁锂云母系列,其Li载体矿物主要为黑鳞云母,具有高Si、Al、K、Fe、Li的特征,且未经历极端的流体分异演化过程。Li的成矿主要与矿区含斑细粒花岗岩有关,在岩浆晚期高温热液阶段与Sn共同富集,并以Si4++Li+↔AlⅣ+FeT耦合类质同象形式进入云母。
相似文献56.
烃类气体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具有复杂成因和来源,同时针对烃类气体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矿产,而需要推广到更多其他科研领域。笔者等采取苦橄岩烃类气体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以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为中心,重点围绕矿区各阶段花岗岩、矿体及地表土壤开展烃类气体宏观特征和微观规律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和对比,揭示花岗岩及矿石中烃类气体特征和变化规律,查明在成矿作用影响下烃类气体成熟度提高且通过构造裂隙向上运移,并被地表土壤吸附形成异常的事实,明确了深部隐伏矿体与土壤烃类气体异常的成因联系及空间对应关系,建立了判断稀有金属花岗岩富集成矿的烃类气体特征指标和参数,研究表明,将烃类气体特征作为判断稀有金属花岗岩富集成矿地球化学标志的思路正确且方法可行,并将对今后进一步拓展烃类气体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十余年找矿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江西钨锡成矿区(带)时空演化规律, 建立了江南和南岭2条钨锡多金属成矿带, 进而划分9条成矿亚带和15个矿集区; 厘定了包括江南地块与燕山期Ⅰ型中酸-弱酸性斑岩有关的铜钨金钼矿床成矿系列等共3个成矿系列、与燕山晚期S1型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银矿床成矿亚系列等6个成矿亚系列和朱溪式等15个矿床式; 总结了3个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及成矿规律, 剖析了朱溪、大湖塘、东坪、松树岗等找矿重大突破典型案例; 提出了“异常指方向、标志定靶区、主攻新类型”的“面上选点”找矿预测及勘查思路, 研发了“脉面层体”就矿找矿法的“点上突破”朱溪式“关键控矿要素识别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元素示踪+地球物理三维反演+钻探”等快速、精准、高效探测技术组合的找矿方法, 对江西钨锡矿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分析, 并提出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58.
本区产于昆阳群灰岩和白云岩中,与晋宁期花岗岩有关的含微细粒锡石热液小脉和网脉,经过第四纪侵蚀出露地表,并遭受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和矿脉中的可溶组份大量淋失,锡石则与泥质及褐铁矿等一起残留,形成褐红色的土状矿体,属岩溶残积成因。个旧著名的“砂锡矿床”,其大部分也为岩溶残积成因。 相似文献
59.
锡矿山锑矿属世界性的超大型矿床,它赋存在一个独特的构造抬升块中。表层褶皱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基底断裂为主要导矿构造;矿田出露地层水源补给条件较好,是良好的供卤环境,佘田桥组中段为理想的赋矿岩系;硅化岩是锑矿化有利的寄主岩石;成矿物质,来源于矿田深部古水热活动区的前泥盆系;隐伏酸性岩体是古水热活动/循环的理想热源。锡矿山锑矿,是形成于古水热活动区的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