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着重讨论大厂锡矿田生物礁灰岩硫化物矿床中金、银的分布特点。金与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共生;银有独立矿物,与脆硫锑铅矿关系密切。并进一步阐明了同为100号矿体,同为脆硫锑铅矿,而其中银含量向低标高增加的原因。过去总结大厂长坡矿床中银赋存规律为银含量向低标高降低,这次整理中得到证实的是向低标高银降低的原因,即Mn、Pb,Sb品位降低之故,但仍服从于大厂地区每1%Pb+Sb含Ag为15—17g/T的规律。 生物礁礁灰岩硫化物矿床中Pb,Sb品位是逐步向深处增加,故银含量也逐步增加。经单矿物挑选分析,同为“脆硫锑铅矿”,但其银的含量向深部增加,其原因就是向深处逐步有含锰脆硫锑铅矿出现之故,从而证实了Mn~(2+)—Mn~(4+)时,有助于将Ag~+还原到自然状态,因而提高银的成色,是银在同一矿物中向深处品位逐步升高的原因,这是过去未曾论证过的。  相似文献   
92.
93.
肖祥春  陶云花 《云南地质》2012,(2):200-203,199
矿床受地层及断层双重控制,走向长大于3千米,共圈出V1、V2、V3三条矿体。含矿岩石以透辉石矽卡岩为主,矿石工业类型为硫化铅矿石和氧化铅矿石。矿床成因类型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含矿热液沿破碎带充填-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铅矿床。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碲锰铅矿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新春  刘良 《矿物学报》1997,17(2):115-119
碲锰铅矿最早是1975年发现于俄罗斯南雅库特金矿床氧化带之中,之后国内外均未见报导。本文所述碲锰铅矿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常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粒径一般为0.05-0.25nm,浅褐色于棕褐色,半透明,条痕棕色,玻璃光泽,维氏硬度Hv=231-438kg/mm^2,摩氏硬度HM=4-5。  相似文献   
98.
99.
块硫锑铅矿型金矿是一种新的金矿类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生,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的研究,认为块硫锑铅矿与金银关系密切,可作为金银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0.
斜方氯砷铅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斜方氯砷铅矿呈粗叶片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绿黄到浅黄;解理面玻璃光泽,断口面油脂光泽;粉末淡黄白色;半透明。Hv=95.6kg/mm~2,摩氏硬度3.2。近于完全的(011)解理。比重7.1417(比重瓶法),7.36(计算值)。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 2V=35—40°;双折射率低。化学分析结果:PbO80.21,CaO0.05,MgO0.007,(Fe,Mn)O0.601,ZnO0.01As_2O_3 12.28,Sb_2O_3 0.048,P_2O_3 0.039,Cl8.05,总和99.45。计算的化学式为(Pb_(5.92)Fe_(0.14)~(2 )Ca_(0.01))_(6.07)As_(2.03)O_(7.09)Cl_(3.91)。晶胞参数α=10.7936,b=10.7663,c=25.5601;Z=8。粉末衍射最强线为3.65(7),3.19(5),2.845(10),2.699(7),2.06(5),1.641(4),1.585(5)。红外光谱图包括388—605和700—842cm~(-1)两个主要吸收带和255—323cm~(-1)一个次要吸收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