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7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对不同世代的10个天然黑钨矿和1个人工合成的黑钨矿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粉晶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溶矿物相试验及电子扫描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黑钨矿中含有较多的Nb、Ta、Sc、Y、Yb和Fe~(3+)等微量元素,它们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呈三种方式替代Mn、Fe~(2+)和W_(6+)离子,并分别占据在Fe(Mn)O_6八面体和歪曲度大的WO_6畸变八面体中;因此,黑钨矿结构中的W不是以WO_4四面体状态存在,而是形成Fe(Mn)O_6与WO_6以角顶相连的复杂链状氧化物结构体。  相似文献   
402.
从西峰和段家坡黄土剖面S5-1层段中分选出<30μm粒级、磁性相对最强的组分(分别为XS-4J和DS-4J),先后进行了MPV-3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与反射率测定、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测定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两个样品的磁性矿物均以风尘碎屑状的钛铁氧化物为主.XS-4J样矿物的反射率和Fe的含量都普遍较高,磁性矿物除磁(赤)铁矿、赤铁矿外还见有含铁高的氧化物(Fe 72.20%~86.70%,质量分数)和含Cr、Ni的钛铁晶石或钛铁矿.DS-4J样的磁性矿物中Fe与Ti元素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Si、Al、Ca的含量较高,矿物以磁(赤)铁矿、赤铁矿、针铁矿和褐铁矿为主,并明显见有磁性矿物被溶蚀和新生的磁(赤)铁矿.磁性矿物成分与组合特征的差异反映了西峰与段家坡S5-1岩石中磁性矿物的物质来源与保存条件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3.
根据39个丰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分析结果,对德阳市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沿地下水渗流途径,TDS以及Mg2+、Na+、SO4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Ca2+浓度却呈下降趋势。(2)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在渗流途径的上游,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和HCO3-Ca+Mg型水为主;在径流途径的下游或排泄区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型水和HCO3+SO4-Na+Ca型水为主。(3)区内铁锰污染比较明显,部分地区总铁和锰的含量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铁锰超标主要是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总硬度超标明显,39件水样中12件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  相似文献   
404.
李冰  尹明 《岩矿测试》2000,19(2):101-105
试验了100~700ug/LBa的氧化物对Eu产生的干扰,干扰程度与Ba量呈线性,其相关系数r在0.9986~0.9995。用模拟样品溶液对不同含量的Ba对Eu的干扰采取了简单的数学方法校正,校正后的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对小麦和人发标准物质中Ba氧化物对Eu的干扰及校正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仪器条件下,这两个标准物质中的Ba对Eu的干扰必须校正。研究了ug/L水平的轻稀土氧化物对重稀  相似文献   
405.
一个新的铋,铬氧化物——铬铋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新春  炎金才  王冠鑫  王世忠  刘良  舒桂明 《矿物学报》1996,16(4):335-339,T001
铬铋矿(Bi16.006Cr0.997O27)是在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该矿物通常呈不规则状微细晶集合体,柱状小晶体大小在0.005mm×0.002mm~0.05mm×0.025mn。之间,集合体大小约0.01~0.5mm。呈桔黄或黄棕色,性脆,半透明,条痕棕黄色,金刚光泽,具不完全解理;一轴晶,正光性。实测密度为9.80(3)g/cm3。计算密度9.85(1)g/cm3。维氏硬度95.8~128kg/mm2,摩氏硬度3~4。折射率ω=2.50(2),ε=2.55(2)。15个电子探针平均成分Bi2O3为97.25%,CrO3为2.6%,总和99.95%,化学式:Bi16.006Cr0.997O27,理论式:Bi16CrO27。X射线粉晶衍射主要强线d(I)(hkl)为:0.319(100),(123);0.273(40),(310);0.198(40),(316);0.1932(20),(420),0.1715(30),(219);0.1655(55),(503,·433)。根据指标化求得铬铋矿为四方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4,I4或I4/m;a=0.8649(3)um,c=1.724(1)nin,c/a=1.9933;V=1.2896(6)nm3,Z=2。1-Kp/Kc=0.025。铬铋矿作为新矿物及其命名已被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和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通过,其样品存放中国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406.
分析了东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Roger's Ruins和Roman Ruins两个热液点之间拖网取得的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很低,Co/Zn比值较小,生长速率非常快,表明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具有明显的热液成因。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正Ce异常(Ce/Ce*值为1.021~1.769),其Ce的正异常范围(lg 3Ce/(2La+Nd),0.008~0.229)低于典型水成成因的Ce的正异常范围(lg 3Ce/(2La+Nd),0.352~0.637),说明样品受到海水的影响较小。由于出现正Ce异常的样品主要集中在Fe羟基氧化物中,因此,稀土元素的正Ce异常主要受到Fe羟基氧化物的吸附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TiO2的含量以及Al/(Al+Fe+Mn)比值明显低于火山碎屑物质的TiO2 的含量和Al/(Al+Fe+Mn)比值,表明样品中几乎没有火山碎屑物质的贡献。样品中高含量的Ba很可能来自散落于Fe-Si-Mn羟基氧化物样品中的重晶石以及钡镁锰矿。较高含量的Pb说明早期形成的硫化物并没有带走大量的Pb,相反这些Pb随热液流体喷出进入Fe-Mn羟基氧化物。  相似文献   
407.
富含有色和稀有金属的铁锰结壳(也被称为矿石结壳)在海山上形成大规模的矿层,特别是在太平洋中。最近数十年来,它成为人们倾心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具有很大的潜在工业意义,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408.
罗布泊AK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与古气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永  赵振宏  林景星 《地球学报》2004,25(6):653-658
通过对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中部AK1孔沉积物中易溶盐组分及氧化物特征的研究,综合沉积序列及岩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罗布泊阿奇克谷地晚第三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演化.结果表明,阿奇克谷地第三纪晚期即开始出现咸化湖泊沉积,易溶盐以SO42-、Cl-、Na+为主,各离子含量最高;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与古气候均有明显变化,早更新世气候以干冷为主,中更新世易溶盐组分中各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以Cl-降低最显著,气候转为温湿;中更新世晚期气候湿润,湖相沉积范围扩大,为罗布泊湖的一次大发展期;晚更新世以来湖泊环境波动变化加快,气候向干旱化发展.表层易溶盐浓度显著增大,出现岩盐沉积,代表罗布泊出现极端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09.
多金属结核中吸附水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宁  姚德 《岩矿测试》2001,20(4):263-266
通过热分析,探讨了多金属结核H2O^-测定过程中干燥温度、时间、环境相对湿度以及试样放置状况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干燥温度对H2O^-测定结果的影响,建议根据不同工作目的,确定其测定的温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410.
在土壤和沉积物的自然厌氧环境中,铁氧化物可被铁还原茵等微生物异化还原产生Fe(Ⅱ),形成的Fe(Ⅱ)/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具有还原活性,可使有机污染物还原转化.综述了含卤和含硝基有机污染物的非生物还原转化过程和表面结合铁系统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界面反应机理,进而揭示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规律;重点分析了影响该还原过程的因素,如铁氧化物类型、pH值、Fe(Ⅱ)与铁氧化物接触时间,以及过渡金属、腐殖酸等竞争因子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强化自然界中天然的Fe(Ⅱ)/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在有机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在受污染环境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