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钦州湾河流沉积物中镭的解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镭同位素在海底地下水排放(SGD)等海洋物质变化过程的研究中具有优良的示踪作用,估算SGD通量时需要计算河流悬浮颗粒物的解吸通量。因此,对河流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中镭同位素解吸行为的研究不可或缺,而目前对于粒度较小范围内镭同位素的解吸特征及其机理的研究依然不足。本文选用钦州湾河流沉积物,通过室内实验探究粒度和盐度对沉积物中镭同位素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平均粒径0.9~136.0 μm范围内,随着粒径增大,沉积物中镭同位素在海水(盐度为33.9)中解吸活度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也逐渐变缓,平均粒径大于43.7 μm后,解吸量几乎不变;在海水盐度4.9~33.9范围内,随着盐度增大,沉积物中镭同位素解吸活度逐渐增大,盐度大于24.9后,解吸量趋于不变。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沉积物表面分形结构的镭解吸理论模型,拟合得到钦州湾河流沉积物表面最大可交换态224Ra、226Ra和228Ra活度分别为1.13 dpm/g、0.17 dpm/g和0.85 dpm/g,以干重计;沉积物中224Ra、226Ra和228Ra最大解吸比分别为30%、7%和18%。钦州湾河流沉积物颗粒表面最大可交换态224Ra和226Ra活度分别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而其最大解吸比分别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镭同位素的解吸行为,以帮助更准确地估算SGD通量。  相似文献   
92.
钦州-灵山构造带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中生代形成的大型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解析表明,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由走滑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一系列伸展构造组成:早期,该段整体表现为逆-平移性质,平面上呈一组平行或分支复合的断裂束,剖面上表现为向深部会聚的正花状构造;中期,构造带南东侧的六万大山花岗岩体逆冲推覆至古生代地层之上,其平面上呈向北西凸起的弧形复合断裂束,剖面上由前、后缘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及花岗岩断夹块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钦州-灵山构造带由挤压-推覆变形转入后造山伸展变形,沿乐民-寨圩一带发育了张性岩墙群、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及大型张性断裂带。带内构造变形特征、转换及演化机制揭示:在晚古生代钦廉-罗定裂陷槽关闭的地质背景下,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于中生代沿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发生斜向拼合-板内造山作用。上述认识对理解钦廉-罗定裂陷槽的闭合、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分界与拼合过程、华南板内造山的动力学机制及演化、六万大山印支期花岗岩基的侵位机制、十万大山盆地的性质,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3.
钦—杭结合带成矿特征及其对西南段的找矿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块和华夏地(陆)块是构成华南大陆壳的两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二者的分界线为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该带内矿床规模巨大、成矿时代集中、储量分布集中、矿床类型齐全且伴生组分多样。由于该结合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前人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但造山带这  相似文献   
94.
八月,美丽迷人的广西钦州湾,云白天蓝,风清浪碧。可我们却无遐欣赏大自然怡人的风景,而是用心去倾听,倾听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及记录她一个个感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95.
钦州湾不同类型红树林土壤因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湾的红树林资源进行实地踏查后,选取中盐区光滩(CK1)和4个红树林类型、高盐区光滩(CK2)和2个红树林类型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等10个因子,并计算土壤肥力指数。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的红树林土壤因子不同,只有高盐区3个样地的土壤pH值和容重没有显著差异,其他类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②与光滩相比,红树林能改变其生长的土壤理化性状,加重土壤盐渍化和酸化,有利于重金属的沉积,同时,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6.
广东天堂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钦州—杭州成矿带阳春盆地的东北端边缘。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选取该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开展矿物学特征研究,测定S、Pb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黄铁矿中Fe、S含量和S/Fe原子比普遍高于理论值,存在一定量的Cu、Sb、As,Co/Ni比值变化范围为0.21-2.28,一般大于1,指示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闪锌矿中Zn含量比理论值稍低,S/Zn原子比和S含量较理论值偏高,含一定量的Pb、Fe、Co和Se等元素;方铅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元素间均有类质同象现象的发生。硫化物的δ34S组成范围比较窄,变化范围为-2.1‰-2.6‰,多数集中在-0.8‰-0.4‰,具有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矿石矿物Pb同位素组成亦比较稳定,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8.765-39.137、15.523-15.751、18.450-18.667,矿石铅既具有下地壳或者上地幔的特征,又具有上地壳的特征,显示混合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属于壳幔混合型,具有多种物质来源,可能是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
The response of mangrove ecosystems to the Asian monsoon in the future global warming can be understood by reconstru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grove forests during the Holocene climatic optimum(HCO), using proxies preserved in coastal sediments. The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of a segmented core, with calibrated age ranges between 5.6 and 7.7 cal. ka BP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HCO, from the Qinzhou Bay in Guangxi, China, is quantitatively partitioned into three end-members according to their sources: mangrove-derived, terrigenous,and marine phytoplanktonic, using a three-end-member model depicted by organic carbon isotope(δ13Corg) and the molar ratio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 total nitrogen(C/N). The percentage of mangrove-derived organic matter(MOM) contribution is used as a proxy for mangrove development. Three visible drops in MOM contribution occurred at ca. 7.3, ca. 6.9, and ca. 6.2 cal. ka BP, respectively, are recognized against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higher MOM contribution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ree distinct mangrove forest degradations occurred in the Qinzhou Bay during the HCO. The three mangrove forest degradations approximately correspond to the time of the strengthened/weakened Asian winter/summer monsoon. This indicates that even during a period favorable for the mangrove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HCO, climatic extremes, such as cold and dry events driven by the strengthened/weakened Asian winter/summer monsoon, can trigger the degrada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相似文献   
98.
钦州湾海水中石油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月至11月对广西钦州典型养殖海湾-钦州湾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分析该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探讨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石油烃的质量浓度在0.001~0.095 mg/L之间,平均值为0.022 mg/L;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的特点,夏、冬季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石油污染,春、秋季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水平分布上总体呈现春、秋季节外湾大于内湾,夏、冬季节内湾大于外湾的特征。钦州湾水产养殖活动及陆地径流输入是影响石油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春季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石油烃和溶解无机磷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上钦州湾海域目前受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仍有一定接纳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9.
为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建设,近日,钦州市人民政府发文要求,从2010年7月起每月定期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召开重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对接协调会。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