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钦防褶皱带的形成及其地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钦州—防城一带的钦防褶皱带,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海西褶皱带,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阶段。晚加里东阶段,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不完整拼合,造成具有地槽型沉积特点的钦防线余海槽,与泥盆系为整合关系。海西期,它成为华南海侵的主要通道,随着寰牢山洋盆的打开与华南大陆边缘北西向裂谷系的形成,与右江盆地融为一体,成为它们的东部边界。东吴运动后,在滨太平洋构造影响下,钦防海柄褶皱成山,西侧形成上思前陆盆地并逐渐向西迁移,造成迭置的沉积棱柱体,从而使前期的右江盆地解体为构造性质不同的东西两部份。印支期后,右江盆地和上思前陆盆地同时消失。  相似文献   
102.
103.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钦州沿海开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钦州市海洋局在该市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海洋部门的领导下,全力保障建大港与造新城并行的用海需求,持续推进茅尾海综合整治,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的目标。钦州市海洋经济因此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迈向蓝色国土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04.
2013年以来,广西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深化规划统筹,完成土地规划调整总面积2128.85公顷;完成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达的2012年第二次、第三次调剂追加指标的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织上报9宗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涉及新增建设用地93.2925公顷;办理钦州市沙井片区小学等23宗建设  相似文献   
105.
《华北国土资源》2012,(5):14-14
8月27日,华南地区"双保工程"2012年行动推进会在广西钦州市举行,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局长束伟星指出,随着中央把"稳增长"放到宏观调控更加重要的位置,土地管理面临新考验,"双保"工作需有新作为。广东省政府在近日出台印发的相关文件中,提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稳增长的举措有19条。  相似文献   
106.
文章基于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功能定位要求,以及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资源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浅析了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对策,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SFI)和生物富集系数(BCF)分析并结合污染程度评价和海水水质标准,研究和评价了2015年12月钦州湾东部海域表层水和浮游生物中Zn、Cd、Cr、Hg、As、Cu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现状。结果表明,钦州湾东部海域表层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CdCrZnAsCuHg,其中Zn、As、Cu、Hg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r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d含量超标;浮游生物中Zn、Cd、Cr、Hg、As、Cu含量依次为6.57×101mg/kg干重、1.51×10~(-1)mg/kg干重、4.13×10~(-1)mg/kg干重、9.48×10~(-3)mg/kg干重、1.85×10~(-1)mg/kg干重、6.89×10~0mg/kg干重,浮游生物中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表层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最高达40000,表明浮游生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08.
钦州-防城锰矿带是中国次生氧化锰矿的重要产地之一,其含锰岩系为上泥盆统榴江组含锰硅质岩。锰矿床主要赋存在以腐岩带为主的风化壳中,矿石的主要矿物为软锰矿、锰钡矿、隐钾锰矿、锂硬锰矿、钙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其他粘土矿物。矿石多呈葡萄状、块状、网脉状构造。与原生含锰硅质岩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矿石的品位明显提高,Mn含量平均达到42.6%。矿石化学分析和单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氧化锰矿石中还普遍出现Co、Ni、Cu、Zn等元素的富集,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05%(最高0.40%)、0.09%(最高0.53%)、0.08%(最高0.53%)和1%(最高2.2%);它们主要以类质同象和吸附的形式赋存在锂硬锰矿及隐钾锰矿中。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的Mn/Fe比值均较高,一般大于6~10,说明该区化学风化强烈,铁、锰分离显著,有利于形成高品位的优质锰矿。有害杂质元素P主要存在于针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中。氧化锰矿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气候、构造、含锰岩系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