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3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滇西羊拉地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沙江缝合带的洋-陆转换过程(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洋盆闭合),在羊拉地区引发了三期构造-岩浆事件,分别形成海西期裂谷洋盆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印支期陆缘弧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早期同造山碰撞型花岗岩及与之相对应的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62.
西藏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充填样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为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周缘前陆盆地,其中充填了厚度大于2 500 m的晚三叠世肖茶卡群,自南向北可分出4个沉积相带,显示为北厚南薄的楔形沉积体,具双物源、双古流向以及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性等特点,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其分为2个构造层序,下部构造层序以诺利期复理石建造为特征,上部构造层序以瑞替期磨拉石建造为特征.  相似文献   
363.
宫阿都  何毓蓉 《山地学报》2001,19(3):213-219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典型的土壤退化区域。通过分析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及微团聚体组成、孔隙分布状况等指标,探讨了土壤结构对土壤退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采用分散率、侵蚀率、团聚度、团聚状况、结构体破坏率、受蚀性指数EVA、孔隙度等量化指标可以较好反映土壤退化程度;2.土壤颗粒分散特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孔隙度是土壤结构稳定性评价的三个重要方面,也可反映土壤退化特征。  相似文献   
364.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aBP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上覆的第四级阶地沉积物的年龄为88.0~80.9kaBP。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地球化学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其沉积环境有由温湿向湿热转化的趋势。根据对玉龙雪山更新世冰川作用的研究,石鼓古湖最初应是玉龙雪山西麓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冰期冰碛物堰塞金沙江河谷而成的,中更新世晚期丽江冰期的冰水沉积物进一步加以堰塞,直至8万多年前被金沙江侵蚀而再次贯通。  相似文献   
365.
冰川系统模型及其应用——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冰川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目前,全球变化下冰川的变化是国际冰川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中纬度国家,冰川是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冰川的变化对中国环境有重大影响.冰川系统模型是一种基于冰川系统理论的水文学冰川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的变化进行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已有的冰川数据资料对冰川的变化趋势做出总体预测.本文以金沙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根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将其分为河源区冰川系统和非河源区冰川系统两个并列的系统,利用冰川系统模型对其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趋势作了预测,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对应对全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6.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解译、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矮子沟巨型古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运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矮子沟古滑坡的形成条件为:滑坡剪出口与坡脚之间存在巨大的高差,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临空条件;顺向岸坡结构以及坡体内发育的多组控制性结构面是滑坡发生的结构基础;玄武岩系中的凝灰岩软弱夹层削弱了岩体的完整性,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入渗,水的软化作用降低了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地震作用是造成岩体最终滑动失稳的关键因素。该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启程活动阶段。斜坡地形效应使得地震波在斜坡上部表现出异常放大现象,当短时间内积聚的振动能量超过岩土体的强度时,易形成高位滑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拉裂-滑移;(2)近程活动阶段。近3.82×108 m3的滑坡物质高位高速下滑,与矮子沟右岸坡体发生猛烈碰撞后进一步碎裂解体;(3)高速远程碎屑流阶段。碎屑流继续沿矮子沟高速运动约3 km;(4)堆积堵江阶段。滑坡物质最终形成体积为2.73×108 m3的巨型堰塞坝,堵塞金沙江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