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409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64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24篇
自然地理   5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研究广西石漠化区农村经济社会因素、生态政策、气候变化对石漠化治理恢复进程的影响,得出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及其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选取了反映植被盖度的NDVI值,以及与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有关的9个因子:农村人口、粮食产量、农村人均纯收入、牲畜量、耕地面积、森林封禁面积、造林面积、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基于199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以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进行了分阶段的分析,得出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另外,对广西的气候变化、石漠化状况以及农村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政策等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发展、逆转的主要影响因子,气候变化则是次要影响因子。2005—2010年,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对石漠化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64.115%,23.355%。2.近20 a广西气候呈干暖化趋势,石漠化面积减少显著,但仍存在较大面积的潜在石漠化土地,农村纯收入虽逐年增加但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由此可知,虽然人为活动与气候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石漠化地区植被变化,但目前广西石漠化地区植被变化受农村人口活跃程度、农村经济生产活动以及生态政策的实施力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有利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具有战略指导作用。该文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导向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理论框架及作用路径,据此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空间最大化覆盖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总体适宜度评价值在25.66~79.83之间,适宜性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特征,非常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24%,主要分布在徐州市中心附近,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5.81%,主要分布在铜山区北部和东部;铜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后共节约用地310.63 hm 2,且居民点用地集聚度与适宜性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导向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是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村庄规划与农村土地整治等提供方法支持与借鉴,以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为抓手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3.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也使得城镇低效土地后备资源的稀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城镇用地低效问题已经呈现,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增加了经济社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制约了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84.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村衰落、农村空心化等各种问题表征的重要载体。农村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农村宅基地也发生着深刻的转型。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对于农村宅基地多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问卷,从宅基地功能提升的角度划分并界定了宅基地的人口承载功能、资产以及居住功能。通过协调转型度模型对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及协调转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7年鄱阳县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度在整体上有了明显提升。(2)北部山地丘陵区及环鄱阳湖区主要分布着协调转型度的高值区,近县城的平原区主要分布着协调转型度的低值区。(3)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较好的区域,人口、资本等要素非农化的支撑条件也比较好,相应的非农化趋势也更为明显。应根据不同区域农村宅基地转型的差异化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5.
86.
陈海霞 《地理教学》2005,(10):35-35
读此案例,仿佛与潘恩一家共同度过了忙碌的一天。可以说,这个普通家庭是占柬埔寨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家庭的一个缩影。这个案例不仅反映了各年龄柬埔寨农村人的生存状态,从侧面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状况。案例生动的故事般的叙述,让人不忍释卷,不知不觉读完,也对柬埔寨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7.
王鹏飞 《地理研究》2005,24(3):453-463
运用政治生态学(politicalecology)的基本观点,以北京市农村地区为对象,在对平原、丘陵、山区4个不同类型村庄多年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在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影响下北京郊区农村的组织形态、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研究揭示,1979以来北京农村政治改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其他的农村地区不同,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使北京农村生态环境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恶化-改善的波动性过程;根据长期研究,政体改革、政策变化在总体上起到了抑制生态恶化、改善农村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楼惠新 《地理学报》2006,61(6):F0002-F0002
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于2006年4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有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贺铿副主席、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等260人。这次会议围绕中央今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大家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  相似文献   
89.
以元阳县攀枝花乡阿勐控村哈尼梯田灌溉制度为例,应用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理论,结合案例研究与文献研究,分析哈尼梯田灌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可长期延续的原因。研究发现,哈尼梯田灌溉制度长期可持续的原因在于:(1)哈尼梯田灌溉系统与管理高度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2)通过沟长—(水利委员会)—用水农户的层级制管理组织,责任明确;(3)通过“木刻分水”的分配体系,建立了权利与责任对等的灌溉水资源分配制度,保障了灌溉系统运行所需的劳动力与资金投入;(4)沟长负责、全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实现了低成本但有效的监督与制裁体系,减少“搭便车”的行为。  相似文献   
90.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经济目前处起飞阶段,产业结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差异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而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该文用三轴图法描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其现状特征及区域差异,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