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03篇 |
免费 | 2149篇 |
国内免费 | 35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95篇 |
大气科学 | 4969篇 |
地球物理 | 931篇 |
地质学 | 5565篇 |
海洋学 | 1545篇 |
天文学 | 54篇 |
综合类 | 952篇 |
自然地理 | 14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418篇 |
2022年 | 554篇 |
2021年 | 566篇 |
2020年 | 478篇 |
2019年 | 501篇 |
2018年 | 368篇 |
2017年 | 416篇 |
2016年 | 409篇 |
2015年 | 466篇 |
2014年 | 756篇 |
2013年 | 665篇 |
2012年 | 682篇 |
2011年 | 661篇 |
2010年 | 677篇 |
2009年 | 678篇 |
2008年 | 640篇 |
2007年 | 615篇 |
2006年 | 568篇 |
2005年 | 564篇 |
2004年 | 480篇 |
2003年 | 495篇 |
2002年 | 491篇 |
2001年 | 543篇 |
2000年 | 385篇 |
1999年 | 375篇 |
1998年 | 397篇 |
1997年 | 381篇 |
1996年 | 421篇 |
1995年 | 367篇 |
1994年 | 302篇 |
1993年 | 268篇 |
1992年 | 220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60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第二代中期数值预报模式计算了1月和7月的预报诊断量。计算结果表明,新一代模式在动力外强迫作用、辐射通量和对流参数化等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使该模式的预报比第一代模式有了较大的改善,模式预报的系统误差明显减小。通过对角动量、热量和水汽的经向输送和收支平衡的分析,认为该模式在地形处理、陆面过程、云辐射和积云对流参数化等物理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22.
运用雷电防护理论,探讨手机通信无线基站在当前防雷设备配置下,进行防雷检测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在防雷检测中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23.
924.
本文对如何获取MM5模式的各程序模块和相应的做图软件,如何在PC机上安装以及运行该模式的要点作一介绍,以方便有兴趣的气象工作者更快的了解和运行该模式。详细介绍可参看文献1。 相似文献
925.
中国东部降水的随机动力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具有门限的非线性随机动力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江淮流域的降水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式能对大范围环流降水作出较为准确的形势预报。还比较了海气耦合模式与外强迫模式的预报效果,表明耦合模式的预报效果略好于外强迫模式。 相似文献
926.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7.
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第四改进型(MM_4),对“81.7”四川暴雨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了一系列96和72小时数值模拟;其目的在于研究模式物理过程和空间分辨率以及行星边界层(PBL)参数化对西南涡生成和发展模拟的影响。96小时的控制试验(方案Ⅰ)结果表明:水平分辨率160km和总体PBL的10层MM_4对西南涡发展模拟得较好,但对其生成只有初步模拟的能力;各种物理过程主要影响西南涡演变的强度,而对其位置影响较小;去掉潜热释放会显著影响西南涡在后期的发展;没有地面通量将使西南涡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明显减弱;于试验不能模拟出西南涡在整个暴雨期的发展,且使其移速略快,无摩擦试验指出,地面摩擦对西南涡的生成是不重要的。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采用高分辨PBL模式,能使西南涡生成和发展位置的模拟有明显改进,但其强度一般偏强于实况。事实表明,进一步完善模式物理过程、改进PBL参数化和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28.
本文通过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的两个版本FGOALS-g2和FGOALS-s2对南亚夏季风的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并使用水汽收支方程诊断,研究了造成降水模拟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夏季气候态降水均在陆地季风槽内偏少,印度半岛附近海域偏多,在降水年循环中表现为夏季北侧辐合带北推范围不足。FGOALS-g2中赤道印度洋"东西型"海温偏差导致模拟的东赤道印度洋海上辐合带偏弱,而FGOALS-s2中印度洋"南北型"海温偏差导致模拟的海上辐合带偏向西南。水汽收支分析表明,两个模式中气候态夏季风降水的模拟偏差主要来自于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尤其是垂直动力平流项的模拟偏差。一方面,夏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海温偏冷而赤道西印度洋海温偏暖,造成向印度半岛的水汽输送偏少;另一方面,对流层温度偏冷,冷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对流层上层,同时季风槽内总云量偏少,云长波辐射效应偏弱,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偏弱以及大气湿静力稳定度偏强引起的下沉异常造成陆地季风槽内降水偏少。在年际变率上,观测中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指数与Ni?o3.4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FGOALS两个版本模式均存在较大偏差。两个模式中与ENSO暖事件相关的沃克环流异常下沉支和对应的负降水异常西移至赤道以南的热带中西印度洋,沿赤道非对称的加热异常令两个模式中越赤道环流季风增强,导致印度半岛南部产生正降水异常。ENSO相关的沃克环流异常下沉支及其对应的负降水异常偏西与两个模式对热带南印度洋气候态降水的模拟偏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若要提高FGOALS两个版本模式对南亚夏季风气候态模拟技巧,需减小耦合模式对印度洋海温、对流层温度及云的模拟偏差;若要提高南亚夏季风和ENSO相关性模拟技巧需要提高模式对热带印度洋气候态降水以及与ENSO相关的环流异常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29.
气候变化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极端洪水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SIMIP2b协议中提供的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5这4种全球气候模式,通过4种模式的输出数据耦合VIC模型,分析4种模式在历史时期(1961—2005年)对洪峰洪量极值(年最大洪峰流量、3 d最大洪量)、极端洪水的模拟能力,比较RCR2.6和RCP6.0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2021—2050年)年均径流量较基准期(1971—2000年)的变化情况,并结合P-III型分布曲线预估了澜沧江流域在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极端洪水的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该流域能够较好地模拟极端洪水;HadGEM2-ES和MIROC5两种气候模式的输出数据在澜沧江流域有较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在RCP2.6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会有略微的增加,而在RCP6.0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有较大可能增加;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极端洪水较基准期,在RCP2.6情景下无明显变化,而在RCP6.0情景下,洪峰、洪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极端洪水频率和强度也较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