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3篇 |
免费 | 724篇 |
国内免费 | 3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3篇 |
大气科学 | 186篇 |
地球物理 | 1968篇 |
地质学 | 805篇 |
海洋学 | 131篇 |
天文学 | 30篇 |
综合类 | 662篇 |
自然地理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24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5年 | 8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针对SARscape SBAS技术存在人工选取地面控制点影响监测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PS特征点的SBAS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通过设置PS技术中的振幅离差指数与相干性阈值,提取PS监测结果中的特征点作为地面控制点进行轨道精炼与形变反演。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覆盖南昌地区的Sentinel-1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与验证。结果表明:①该方法与PS方法监测结果均显示南昌市城区在监测时段内整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年平均沉降速率相关性达到了0.959,具有高度一致性。②将该方法、PS方法、人工选取地面控制点的SBAS方法的监测结果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与水准数据的误差不超过3.5 mm,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新型断层形变三维观测系统的垂直向观测结果, 研究了两年以来7.0级以上强远震在非发震断层上的同震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非发震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的延迟时间、 同震位移最大振幅、 振动持续时间等特征与地震震级、震中距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延迟时间与震中距线性正相关,发生地震同震形变的响应速度约为5.5km/s,反映了在上层花岗岩地层中面波的传播速度;同震位移最大振幅和震中距的对数、 震级之间具有明显线性关系,震级越大,同震位移的最大振幅越大;地震震级是断层体垂直同震形变振动持续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震级越大,同震形变振动持续时间越长. 根据断层仪观测数据推算得到的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延迟时间、同震位移最大振幅、振动持续时间的经验计算公式,对于地震同震形变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最为复杂和脆弱的地域之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以为全球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和俯冲带剧烈构造运动等背景下的大范围海岸带地理环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观测资料.海洋潮汐导致固体地球长周期形变,波长尺度为102~103 km的海潮负荷引入mm级至cm级的形变梯度,此类非构造信号对海岸带InSAR精密形变分析(如:大范围、微小、缓慢且非稳态构造过程等)造成显著影响.本文以宽幅模式SAR数据为例,基于多种海潮模型研究了全球典型海岸带地区(福建、智利和阿拉斯加湾)海潮负荷效应对宽幅InSAR形变监测的影响,给出了宽幅InSAR海潮负荷三维分量估计与差分相位提取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基于不同海潮模型估计海潮负荷位移的差异.海潮负荷影响不仅与研究范围大小有关,其形变梯度变化与研究区域地形特征存在强相关,对于长波长形变分析而言,传统平面或者曲面拟合方法难以有效分离海潮负荷位移.
相似文献994.
本文简述了GPS测量技术 ,重点介绍了福建地壳形变GPS观测网利用GPS定位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方面及其在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并取得了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995.
抛弃式探头由无人机装载,能够在较远目标区域和危险海域开展海洋水文环境剖面参数的测量。通过安装不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盐度的剖面测量,其深度的测量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得到。针对双摄像机水箱实验获得的5个不同攻角实验结果,分析了常用的运动目标的检测方法,最终选择基于连续帧间差分法,确定探头的三维坐标位置,进而得到探头下沉运动的三维运动轨迹和速度曲线等信息。探头从水面释放后攻角在下沉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变运动姿态,同时伴随自身的旋转,抵消水平方向阻力作用,初始攻角产生的深度测量误差主要体现在加速过程,探头达到匀速运动后测量误差不变,在不考虑横流的情况下,探头最后以匀速垂直下落运动。 相似文献
996.
997.
不连续面在双重介质热-水-力三维耦合分析中的有限元数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双重介质热-水-力耦合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裂隙岩体热-水-力耦合的三维力学模型,对不同介质分别建立以节点位移、水压力和温度为求解量的三维有限元格式,开发了双重介质热-水-力耦合分析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在有限元数值分析中不连续面应力计算采用等厚度空间8节点节理单元进行离散,而不连续面渗流和热能计算时采用平面4节点等参单元进行离散,这样保证了不同介质之间的水量、热量交换和两类模型接触处节点水头、温度和位移相等。通过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算例,揭示了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不连续面处于低应力区,其张开度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呈非线性增加,非稳定渗流阶段不连续面显著地控制着渗流场的整体分布,它的水头远高于拟连续岩体介质的水头,而进入稳定渗流阶段不连续面的控渗作用不明显,由于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系统中存在大规模的热量补给,不连续面对岩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对比中外跨断层形变监测研究进展,认为中外跨断层形变监测在监测目的、监测区域控制范围大小、监测断裂活动年代要求、监测周期、监测地区等存在差别,而且中国跨断层形变监测具有细致周全的监测规范。中国开展跨断层形变监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活动监控能力和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张众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6,(4)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断层活动性甚微或基本不活动,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