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49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1.
通过对俄罗斯南乌拉尔造山带Maksyutov杂岩的野外考察及资料分析,并与大别HP-UHP变质地体进行对比后认为,两个高压超高压变质产物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如:皆处在起源于微陆、微洋、多岛海环境的俯冲碰撞带、缺乏与超高压变质作用同期的岩浆作用和洋壳消亡证据等。进一步探讨二者形成机制的共性,有利于揭示陆壳俯冲及折返过程中物质的运动特性,查明俯冲带内构造热演化与岩浆作用关系等重要地质问题。Maksyut  相似文献   
412.
周家湾变质玄武岩岩片位于秦岭-大别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分界断裂构造混杂带内,形成于印支期。岩石为一套亚碱性拉斑系列火山岩,具扁平型稀土配分型式;Th/Yb,Ta/Yb,Ti/Zr,Ti/Y,Zr/Y比和Nb,Th丰度表明其形成于初始型小洋盆的大地构造环境。该岩片可能是秦岭勉略缝合带在大别南缘出露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413.
依据地质及地球化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大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的英云交长岩具幔源型(M型)花岗岩类特征,它属于与蛇绿岩有关的浅色组分。  相似文献   
414.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江岭地区的南大别碰撞杂岩主要由榴辉岩、云母片岩-变粒岩及片麻岩系组成,这三套岩石具有不同的变质演化阶段和P-T轨迹:榴辉岩有5个变质阶段,早期出现超高压型、高压型、晚期为中压型;云母片岩-变粒岩有4个变质阶段,早期出现高压型,晚期为中压型;片麻岩系仅有一期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三套岩石变质历史的差异,反映其所经历的构造过程不同,三者在构造作用下混杂到一起,构成碰撞混杂岩。  相似文献   
415.
一产于大别山北部铙钹寨面理化橄榄岩中的强变形榴辉岩的石榴子石具有退变质环带 ,表现为边部CaO含量下降和MnO含量升高 ,指示Ca和Mn在石榴子石具有较快的扩散速率。该榴辉岩中石榴子石 +绿辉石连线给出的Sm Nd年龄为 187± 5Ma ,显著小于大别山南部超高压榴辉岩及北部榴辉岩的Sm Nd年龄 (分别为 2 2 1± 5~ 2 2 8± 3Ma和 2 10± 6~ 2 14± 6Ma)。这一偏低的Sm Nd年龄可能是由于石榴子石退变质环带引起14 3 Nd/ 14 4 Nd降低所造成的。对该样品石榴子石、绿辉石和石英的δ18O测定表明 ,这些矿物之间的实测分馏值小于它们在 5 0 0~ 90 0℃条件下的平衡分馏值 ,从而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氧同位素不平衡。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退变质环带也可造成绿辉石与石榴子石之间显著的Nd同位素和氧同位素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416.
大别山中生代地壳从挤压转向伸展的时间:花岗岩的证据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定年和角闪石-黑云母的Ar-Ar定年方法, 测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刘家洼高Sr/Y花岗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135.4 ± 2.7 Ma, 分流铺高Sr/Y花岗岩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9.0 ± 1.0和125.3 ± 0.2 Ma. 这些岩体侵位之后, 又有与伸展作用有关的铁镁质岩体和具负Sr和Eu异常的花岗岩类侵入, 其同位素年龄在105~130 Ma之间. 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对比表明, 从早到晚, 岩石的碱性增强, K2O含量升高, FeO/(FeO + MgO)比值增大, Sr/Y比值降低, 表明从早到晚地壳岩浆房深度变浅. 从早白垩世开始的地壳尺度的流变学分层以及地壳岩石的熔融与流动, 促进了地壳伸展作用和深埋岩石剥露. 形成于135 Ma前的高Sr/Y花岗岩, 是加厚地壳开始减薄以及地壳从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17.
Omphacite grains from UHP eclogit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n eastern China are elongated and show strong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s (LPOs). Observations by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dentified not only structure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ccurring as free dislocation, dislocation loops and dislocation walls, but also bubbles of water present in the deformed omphacite. The bubbles attach to the dislocation loops which are often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via a common bubble.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two types of hydrous components are identified as hydroxyl and free-water in the omphacite. An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microstructure in omphacite suggests that the mineral deformed plastically under UHP metamorphic conditions by dislocation creep through hydrolitic weakening.  相似文献   
418.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大别山碧溪岭和黄镇榴辉岩中的绿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水观察。绿辉石中普遍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含量可达~2000ppm(H_2O wt.)。碧溪岭绿辉石的水含量在露头尺度(-150km)上是不均一的,而黄镇绿辉石是均一的(至少在3km的尺度上)。碧溪岭绿辉石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和黄镇绿辉石水含量的均一分布都反映的是原岩特征,碧溪岭榴辉岩原岩经历的水-岩相互作用是“隧道式”的而黄镇是“弥散式”的碧溪岭榴辉岩的原岩可能是基性的侵入岩而黄镇榴辉岩的原岩可能是玄武岩。碧溪岭绿辉石的水含量(<1400ppm)明显低于黄镇绿辉石(~1850ppm),这是原岩水含量差异的体现,原岩性质的不同和经历的水-岩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原岩水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19.
《四川地质学报》2022,(3):513-518
中国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其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成为国内外罕见的研究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天然博物馆。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之上,采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拥有世界级遗迹朱家河高压榴辉岩体、陶家山超高压榴辉岩体、栗子坳TTG岩床、黄土岭古陆核4处;哲人峰、天下第一龟、麻城—团风三合湾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新太古代木子店(岩)组基性—超基性岩—下地壳岩石组合和古元古代大别山群贾庙(岩)组表壳岩5处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天堂顶、九龙山白垩系红层剖面、卧龙岗等21处省级地质遗迹资源;南山仙翁、迭书岩、神侣沟等23处市级地质遗迹资源。依据其级别划分,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措施与科普建设。本成果可供类似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20.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沉积体系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是本区唯一的含煤地层,通过分析杨山组野外剖面及钻孔的沉积学特点,详述了该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沼泽发育的有利地区,沼泽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杨山组的可采煤层一般都形成在退积型扇三角洲的平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