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7篇 |
免费 | 991篇 |
国内免费 | 5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篇 |
大气科学 | 188篇 |
地球物理 | 603篇 |
地质学 | 709篇 |
海洋学 | 2412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204篇 |
自然地理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192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00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42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生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油气分布规律不明,为了加强对该区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研究,针对潮汕坳陷西部地质目标首次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MGCE),探讨其含油气性。MGCE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地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区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研究区下伏地层中油气的富集区及其油气性质。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凹陷的斜坡区微生物异常呈块状发育,轻烃微渗漏强度变化大,可能为潜在油气富集区,酸解吸附烃成果显示可能的油气性质为干气和凝析油气。 相似文献
64.
河口和沿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已经从以营养盐为基础的第1代评价体系发展到当前的以富营养化症状为基础的第2代多参数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重点介绍了2种有代表性的、被广泛应用的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OSPAR-COMPP)和河口营养状况评价法(ASSETS),比较和评价了这2种方法的特点、异同和优缺点,并建议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河口和沿岸海域特点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监测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5.
66.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198.2-1061.6 ng·g-1,平均值为723.51 ng·g-1,能检出的PAHs均以2-4环的芳香物为主;10个站位中X1、X2、X3、X6及M2站位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他站位以石油泄漏为主要来源.对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说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的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7.
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既是重要的用海方式,也是常见的海洋工程类型。对海底电缆铺设施工的动态监测更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但常用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等手段无法满足此类涉海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需求。文章基于海底电缆铺设施工的工程特性分析,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现场监督与监测、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调查走访等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开展了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盾构扩挖地铁车站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砂土模型地基的水平位移、地表变形、加速度、土压力反应及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应变等。结果表明:模型地基-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对中低频成分发育的地震波反应更为强烈;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地下结构的存在将会改变模型地基表面变形的分布模式。小震时模型结构中柱的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加,而大震时其反应规律变成先增大后减小;车站结构中板的加速度反应最大、底板次之、顶板最小;小震时,同等深度处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与模型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大小相当,侧墙的动土压力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大震时,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明显大于同深度处模型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动土压力的最大值发生在扩挖隧道的拱肩和中间部位。基于震后模型结构的宏观现象和拉应变幅值,给出了砂土地基中盾构扩挖车站结构的地震损伤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69.
70.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在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所采集的地震、重磁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对该盆地的地震反向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进行了的简要的论述,本文以该区Tg深度资料为基础,并利用CCOP年刊发表的新生代基底深度资料,初步圈定了万安盆地的边界,并对盆地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将盆地划分为5坳3隆、坳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