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483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风景道研究已经成为国外景观学、旅游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对风景道的研究更是领了风气之先。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美国风景道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风景道迅速发展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风景道目前研究概况及相关文献分析,其中包括风景道的概念、类型和风景道研究重点及典型的案例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国内近期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风景道的相关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指出了目前风景道研究中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风景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2.
为了研究封闭道碴层对其下部多年冻土是否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附近建立了封闭碎石道碴坑和卵石地表对比试验场,并对下部地温进行监测.结果发现:经过两个冻融循环后,道碴坑底部(1.3 m深度处)年平均地温为-1.11℃,比卵石地表相同深度低0.73℃;道碴坑中部(0.7m深度处)年平均地温为-1.60℃,比卵石地表相同深度地温低1.4℃.封闭碎石道碴层可以提升冻土上限,降低多年冻土温度,对下部多年冻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封闭道碴层的这种降温效果是由于道碴层具有可变导热系数的特点,暖季道碴层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不产生对流,等效导热系数小,传入道碴层以下土体的热量较少;相反寒季道碴层上部温度低,下部温度高,产生自然对流,等效导热系数增大,有利于道碴层以下土体释放热量.  相似文献   
943.
地埋非圆形管道与土相互作用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全林  陈希鲜  王宝泉 《岩土力学》2005,26(11):1717-1721
对地埋箱形涵道和蛋形管道结构的设计计算,现行的方法是给定作用荷载值和分布,按结构力学方法求解。实际上作用于管道上荷载是随管土的相对刚度而变化的。为此,采用管土相互作用的Winkler模型和传递矩阵法,提出地埋箱形和蛋形管道结构计算的新方法。通过对箱形和蛋形管道与土相互作用的分析计算表明,即使是“刚性”的箱形管道也应考虑与土的相互作用。最后讨论了模型参数、埋深以及管道结构尺寸的变化对管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说明了考虑地埋管道与土的相互作用,对地埋箱形和蛋形管道结构的设计计算才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44.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用需求,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设计了系统的层次结构,描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提出了建立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的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了系统运行时的界面效果。  相似文献   
945.
渤海西南部新近系明化镇组主要为极浅水三角洲和曲流河沉积,受特定沉积环境的控制,发育大量厚度小于λ/8(λ为视波长)的超薄储层,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手段难以进行定量预测.为定量预测此类超薄储层,本文通过对多项地球物理技术改造升级与优化组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超薄储层定量预测技术,具体包括两项关键子技术.(1)基于薄储层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优选能较好继承地震有效信息的部分地震道进行叠加,然后开展基于ARMA的谱蓝化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2)基于薄储层的解释性优化处理技术.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子波重构处理,将薄储层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行小幅度放大,然后进行倾角中值滤波和倾角扩散滤波处理,有效压制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和突出储层边界,使得地震资料可解释性增强.技术成果应用于渤海A油田,成效显著,同时取得两点主要认识:(1)方法可识别厚度小于λ/8的超薄储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取得了成功应用,对陆相断陷盆地浅层超薄储层预测具有较好借鉴意义;(2)方法针对薄储层进行地震优化处理,为凸显薄储层地震响应,一定程度破坏了适中厚度和厚储层的地震响应,不能做到薄、厚储层同时预测.  相似文献   
946.
夹皮沟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的拼贴部位,是我国最主要的产金地之一。然而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目前仍存有广泛争议;此外,成矿过程中流体的演化以及成矿机制方面也有待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取该区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三道岔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表明,三道岔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Ⅰ)乳白色石英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Ⅱ和Ⅲ代表成矿主阶段。在各阶段石英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依次为水溶液包裹体(NaCl-H2O,W型)、含CO2水溶液包裹体(NaCl-H2O-CO2,C型)和纯CO2包裹体(PC型)。早阶段与主阶段石英均捕获C型和W型包裹体,主阶段石英还发育少量PC型包裹体,而晚阶段石英中仅见W型包裹体。早、主、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  相似文献   
947.
针对当前长江航道不同地形条件的特点,结合当前高新测绘技术的发展,提出一套基于船载的水上水下多种测绘技术协同采集与数据融合处理的技术流程,讨论了船载平台及测量设备的选择,介绍了水下数据采集和水上数据采集两部分工作流程,分析了一体化测量系统集成及协同作业方式以及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与应用等,通过实例测量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成果检核及评价,平面和高程精度均满足航道测量中的规范要求。最后分析相关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结论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8.
为满足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项目的调查要求,在渤海海峡海域进行了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外业采集系统主要由电火花震源、24道数字固体缆及采集系统组成,通过外业系统的试验、数据采集和外业质量监控,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分辨率可达2.5 m。结果证明,本次使用的24道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测量技术是一种适用于海域浅部地层调查和构造调查的有效的调查技术方法手段,可广泛应用于浅海工程高分辨率勘测。  相似文献   
949.
贵州道坨锰矿菱锰矿的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道坨锰矿是2010年发现的一个大型碳酸锰矿床,含矿层位为南华系大塘坡组底部的含锰黑色页岩,主要含锰矿物为菱锰矿。通过对锰矿石全岩与提取出的菱锰矿进行稀土元素对比分析发现:(1)不同Mn含量的锰矿石的ΣREE在(171.84~243.08)×10-6之间,提取的菱锰矿的ΣREE在(32.52~135.69)×10-6之间,菱锰矿的ΣREE占全岩ΣREE的比例从15%到80%不等。菱锰矿的ΣREE随着锰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都呈轻稀土含量少,中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中稀土减少的"帽"式配分模式,而全岩的配分模式基本是平坦的直线型。随着全岩中Mn含量的升高,全岩和菱锰矿的配分模式越来越相似;(2)菱锰矿的δCe值在1左右,且随着Mn含量的升高。δCe值变大,这可能是因为Ce在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逐渐沉积富集的过程中,逐渐地被吸附,而造成了异常值的逐渐增大,说明菱锰矿的形成经过了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阶段;(3)分别比较菱锰矿中Mn和P与轻、中、重稀土的相关性,Mn与中稀土的相关性最差,而P与中稀土的相关性最好。因此菱锰矿所表现出的中稀土富集的现象可能是其中的磷酸盐引起的,而磷酸盐与菱锰矿的共存可能是因为当时环境中磷与锰的分离不彻底造成的。  相似文献   
950.
侯鹤楠  任云生  杨群  邹欣桐  蒋国豪 《地质通报》2014,33(09):1342-1352
六道崴子铁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延边地区,主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辉长闪长岩与二叠系大理岩接触带内,赋矿岩石主要为石榴子石矽卡岩,成因上属接触交代型矿床。为确定成岩成矿时代、物质源区和构造背景,对矿区北山成矿辉长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Th-Pb同位素测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20个测点的U-Pb年龄值介于196Ma±2Ma~213Ma±1Ma之间,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4Ma±2.3Ma,指示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侏罗世;岩石主量元素组成具有低硅、富碱、富钠、高铝的特征,属偏铝质富钠钙碱性系列;辉长闪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以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较弱的负Eu异常等为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低Sr高Yb,微量元素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表明六道崴子成矿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结合东北地区区域构造背景演化,初步认为六道崴子铁铜矿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吉黑东部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