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710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本文提出一种既可用于从图象上提取具有某种用途的一维边缘,又可用于提取具有多种用途的二维边缘的序贯一维型边缘检测新算法。由于构成该算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算子的作用,以及将二维问题化为一维问题求解而使其明显具有简单,快速、有效的特点。该算法还具有Abdou等所建议的边缘检测算子应具有的两个特性。  相似文献   
82.
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集中产出在华南陆壳成熟度较高的特定部位,其特征是:地壳厚度大(莫霍面深度大干36km);陆壳增生范围宽(1000km以上),地壳铀含量偏高,其中沉积壳层平均铀含量为5.69ppm,花岗岩的平均铀含量为10.5ppm。产铀花岗岩体的源岩物质来自地壳,是陆壳多次增生和重熔分异的产物。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物质成分、元素组合及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岩石,是华南地壳多次活化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大兴安岭区中生代火山岩的产出特征,分布,岩相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以及岩石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并对比分析已知构造活动带的火山岩特征,建立了新的火山岩成因类型──边缘陆块型火山岩及边缘陆块这一新的陆板块内部活动构造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84.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85.
刘育昌 《中国沙漠》1995,15(4):414-418
调控2年生苹果树灌水次数、时期和土壤管理试验,使7月下旬100cm上层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促进幼树根系向下生长、新梢适时停止生长、提早进入休眠准备;10月上旬冬灌,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使苹果幼树正常越冬率由对照的52.4%提高到97.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6.
87.
88.
软流圈     
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不同的深度产生,因而带来不同的有用矿物组合。例如,金、银、锡、铜、金刚石、铂族元素等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成因的岩浆有关。有岩浆熔融体产于其中的那一个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里发生的过程控制着全球的构造现象、岩浆现象和变质现象。本文用各种方法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根据最新的观点,软流圈是低粘滞度、低速度、低密度、低质量因数、高塑性、高流动性、高电导性和高地震波能吸收性的一个层。这些特性的异常习性是由于100-300公里深处地幔温度与地幔物质熔化温度互相接近所致。软流圈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记录,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在老构造(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和北美地台)之下,软流圈表现微弱,或者完全缺失。在加拿大地盾和波罗的地盾之下,软流圈厚约加公里。但在现代构造活动区(如贝加尔裂谷带、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之下,软流圈发育良好,厚约100—200公里。 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地区是软流圈构造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软流圈顶部的深度从,10—20变化到200公里,厚度则达200—400公里。软流圈顶部的最小深度和软流圈的最大厚度见于贝加尔裂谷带和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这两处是现代构造活动区。介于其间的地区由?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