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856篇
地球物理   511篇
地质学   769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近40年灯塔市气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元回归方法,将灯塔市20a气温资料延长至近40a,对气温的年际、年代、四季、作物生长季等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1961~2000年近40a灯塔市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2.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 7个大尺度区域 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 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 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 0.12 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 mm/a)的一半。南、北半球 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 6~ 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 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 6~ 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74.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5.
长江中下游旱涝中期预报方法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荣花  李月安  晁淑懿  任金声 《气象》2004,30(12):47-52
介绍了双层多因子综合相似的长江中下游旱涝中期预报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具有明确动力学和热力学意义的地转西风动量经向输送和经向温度梯度诊断量,同时强调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键作用,并考虑了对流层中、低层500hPa高度和850hPa温度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与过去业务应用的单层相似预报模型相比较,不仅物理意义和天气学含义明确,而且更符合对具有复杂动力和热力机制的降水预报的考虑。5年的预报试验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中期趋势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6.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77.
济宁市近40年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计算济宁市近40年的降水量距平、5年滑动平均、趋势系数等,分析了全市4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量呈下降态势,但减幅不大;旱年所占比率大于涝年。  相似文献   
78.
选取T106资料建立辽宁省 54个县站的天气要素分季预报方程 ,使用T213资料进行预报 ,并对降水及温度预报结果进行了评分和分析。预报结果表明 ,完全预报方法可用于日常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79.
王卫东  宋庆春 《华北地质》2004,27(3):144-148
新近系地下淡水是下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盘锦市和辽河油田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处于封闭到半封闭环境,包括明化镇组(Nm)和馆陶组(Ng)两个含水岩组。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地表;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地下水流场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汇向开采区的向心流场。开采明化镇组地下水为主的盘东水源地,开采初期水位下降速率为1.61~5.19m/a,至1996年降至0.63~1.03m/a;馆陶组地下水为主的各水源地,开采初期水位下降速率为2.10~4.21m/a,至1996年减至1.49~2.05m/a。这是由于地下水流场变化,导致明化镇成水体内侵和下移所致,该地地下水中Cl^-的不断增高也证明了这一点。至1998年。平面上,成水体每年增加3.18km^2,盘东水源南部,成水体内侵速率已达每年220m。垂向上成水体年下移速率一般每年0.5~1.67m。进行新近系地下水动态特征和演化趋势研究,将为合理开发利用宝贵的淡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随着太行山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大增加 ,多年的连续超采 ,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本文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在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区内的地下水进行全面监测的基础上 ,对区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农业的季节性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位表现为典型的开采型动态 ,在现有地下水开采条件下 ,地下水位将以 1m a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