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An urban boundary layer model (UBLM) is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with a sectional drag coefficient and a height-distributed canopy drag length scale. The improved UBLM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wind fields over three typical urban blocks over the Beijing area with different height-to-width ratios. For comparisons, the wind fields over the same blocks are simulated by an urban sub-domain scale model resolving the buildings explicitly. The wind fields simulated from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n, two-dimensional buil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rban canopy parameters for Beijing are derived from detailed building height data. Finally, experie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on the wind field in Beijing using the improved UBLM.  相似文献   
52.
历史街区定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历史街区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定义.通过对国内历史街区定义的回顾,发现现存定义在名称、对象、范围和内涵上存在诸多分歧,认为历史街区定义应该具有准确性、概念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是指基于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之上,具有完整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延续的社会结构和功能结构的生活街区.并根据该定义要素组成的特点构建了定义的"太极龟"模式,最后分析了该定义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53.
运用开放数据平台提供的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和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的位置签到数据,借助GIS技术建立城市街区空间形态测度体系,引入空间回归模型,揭示成都市主城区658个街区的空间形态与街区活力之间的关联关系,辅助城市街区空间设计和优化,指导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实践。结果表明:街区空间形态与空间活力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和社会经济属性因素可以较大程度地解释街区活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其中,功能多样性对街区活力的营造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强,而建筑密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容积率。  相似文献   
54.
在新时代的城镇建设中,中国倡导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的新型城镇。历史街区是地方历史文化得以延续的载体,其更新改造是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论文以空间生产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广州永庆坊空间重构过程和主体文化实践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文化是永庆坊改造得以推进的关键因素,其文化价值得到官方认可后,开始在文化保护的框架下开展了更新改造工作。更新改造后的永庆坊由原来的居住空间转变为文化消费空间,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杂糅对外来游客文化体验满意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永庆坊的更新改造案例中,文化作为重要能动力量参与历史街区多主体的空间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空间生产的文化维度。从实践层面上看,这一案例对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参考意义,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构建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55.
杨云  朱长青  孙群 《测绘科学》2007,32(5):88-90
提出了特征点提取和总体最小二乘拟合相结合的新方法,对扫描地图上的居民地街区进行提取和矢量化。本文首先对居民地街区进行轮廓跟踪得到初始的矢量数据,通过特征点提取进行数据压缩,再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对每条边线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矢量数据。此外,还提出了三个精度指标,对实验图中矢量数据的精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居民地街区矢量化的准确性,消除冗余数据。  相似文献   
56.
随着城市人口、物资、信息流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居民活动特征和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复杂多变,同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发展规划不足,引发了交通堵塞、人口流失、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了城市活力消解难题。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活力定量分析成为了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百度地图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微信宜出行、美团、高德建筑物轮廓等多源地理大数据,从人与空间双重角度,分别对人群活力、活力多样性、活动满意度和空间交互潜能进行量化研究;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了改进的空间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活力评价模型,实现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综合活力的评价,最后分析了工作日、周末的街区活力空间分布特征及活力极的异同,并比较了传统的熵值TOPSIS综合活力评价结果,以此探究空间关系对城市街区活力的影响,以求帮助城市规划者系统的认识当前城市活力现状,为城市规划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7.
周庆  吕扬  李兵 《北京测绘》2018,32(1):84-88
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保护性修缮工作,恢复其原有风采,是众多文物保护区面临的问题,而改造的第一步,是准确回答目标区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维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展示现实世界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多时态三维技术",利用三维技术客观描绘文保区"历史、现状、规划",以更好地保护历史、满足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8.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唤起人们对历史街区房屋所蕴含的美好历史的向往。通过基于1:2000房产管理图基础数据库平台,以精确的地理坐标定义房屋座落来实施房屋现状调查测绘及实景三维建模,形成以房屋为对象、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以准确翔实的图数资料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房屋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也是房产测绘在经济社会服务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9.
以中国和日本两国都市旅游街区的商店招牌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琉璃厂、东京浅草寺作为传统旅游街区,以北京王府井、东京新宿作为更新型旅游街区,以南京新街口、东京银座作为都市现代商贸旅游街区,设计了特定的书法景观指数从不同空间尺度探讨了两国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及文化认同的异同。结果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对书法文化仍然存在的较强文化认同,书法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识了城市内部象征空间的形成,表征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与文化过程。虽然两国文字、民俗和书法传统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在书法艺术的认同角度和形式上的差异,但两国书法景观在整体上具有城市空间分异规律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旅游街区的书法景观较之传统旅游街区已经弱化;书法景观在不同类型业态之间的差异则揭示了这种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0.
山地环境中的街区风荷载与平地条件下有明显不同。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处于台风易发地区,对其开展山地环境下风载作用效应的研究对科学保护历史建筑非常必要。本文以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 Fluent进行数值分析山地地形对鼓浪屿风场与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影响并提出对该地区已有建筑防风保护与建筑选址的建议。表明:(1)鼓浪屿的高风速、极值加速比、极值负压和极值风荷载体型系数均集中分布在成十字相交的两轴线的各山顶,两轴线是核心线性防风区域,龙头山、鸡母山和笔架山山顶为防风重点。(2)龙头山山顶近地面处加速比最大,对应产生极值风荷载体型系数。(3)两轴线的横风向加速比均大于顺风向,山顶加速效应大于峡谷侧风面大于峡谷底处。(4)山顶处数值模拟得到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与规范值差距不大,峡谷处由规范得出的修正系数较数值模拟值偏小。(5)海拔较低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山脚风速低,适合建筑选址。龙头山、鸡母山和笔架山山顶区为高风速频发且极值负压产生的区域,是加强建筑检修与维护、提高防风性能的重点,不宜作为建设选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