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受精卵早期发育形态学的观察,对利用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Eriocheir sinensis)三倍体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受精卵在产出后经历了变圆、体积膨大及卵黄团物质位置移动的过程;在15℃下,中华绒螯受精卵在产出后40 min左右释放第一极体,80 min左右孵化膜形成并举起,5 h左右第二极体释放;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三倍体的优化参数为:产卵后1.5~2.0 h,用6 g/L的氯化钾处理4 h;孵化膜形成并举起可以作为中华绒螯三倍体诱导开始点的形态学标记,其最高诱导率可以达到100%.实验结果为实现中华绒螯三倍体苗种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于1989-1990年,用组织切片技术,结合外观特征,在光镜水平对浙北地区的中华绒螯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并对从卵原细胞增殖到卵母细胞生长、卵子成熟及卵巢退化、重新发生等进行系统观察研究。研究表明,中华绒螯可以观察到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相为成熟卵的标志,并以此标志将卵子发生分成四期、卵巢发育分成VII期。结果还表明,中华绒螯的成熟时间因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浙北地区雌促产怀卵的最佳时间是3月份并延至4月上旬;卵子必须借助海水及交配活动刺激才能达到成熟;因故无法产卵或一直生活在淡水中的成熟雌其整个卵巢即退化,退化卵巢亦能重新发生,新生卵子的形态、发育时序与首次等待青春期蜕壳的一致;孵后母不仅能继续蜕壳生长,其卵巢也能重新发生,新生卵子的形态、发育时序如前一致;但在卵巢结构上彼此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3.
日本绒螫蟹放流群体12S rRNA序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参考果蝇与蚤状溞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放流群体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得到457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158bp(34.57%)、178bp(38.95%)、51bp(11.16%),70bp(15.32%),与果蝇与蚤状相同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74.
采用高pH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对中华绒螯(Eriocheir sinensis)的血清、肌肉、鳃、心脏、肝胰腺、精巢和精子等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2种底物(乳酸钠和α-羟基丁酸钠)进行了特异性反应,并对其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钠为底物时,中华绒螯的肌肉、鳃、血清和心脏有2条谱带,而精巢和精子有3条谱带,但在肝胰腺中未发现谱带;以α-羟基丁酸钠为底物时,只在血清、精巢和精子发现有1条谱带。从而说明,中华绒螯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精子存在特异性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75.
汪珍如 《天文学进展》2001,19(3):417-420
介绍了21世纪国际上第一个X射线天文学会议的简况。  相似文献   
76.
在日本海300米深处,生长着一种巨。其足就有3米长,此物凶猛,人惧称“杀人”……  相似文献   
77.
固定标本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福尔马林、酒精固定的日本绒螯标本的 DNA提取及 PCR扩增 ,并与冷冻、煮沸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与酒精固定标本一样可以提取 DNA,加入的蛋白酶 K量越多 ,DNA的回收率越高。以提取的 DNA为模板 ,进行了线粒体 DNA12 S r RNA和 D- loop基因片段的 PCR扩增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PCR扩增产物后均得到了与期待的碱基长度相一致的清晰谱带。  相似文献   
78.
中华绒螯蟹大水体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毛,为高等甲壳动物。中华绒螯适应性强,价值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好的增养殖对象,也是水产品中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中华绒螯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为14%,脂肪为5.9%,碳水化合物为7%,每100g肉中维生素含量高达5960个国际单位,热量5.6×105J。近年来,我国河养殖发展较快,苗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故人工育苗的产量急需提高。中华绒螯育苗共分六期(Z1,Z2,Z3,Z4,Z5及大眼幼体),1998年,河大水体人工育苗在注重高科技的前提下,使Z1变态Z2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Z1到Z4的成活率达到66.7%,Z1到M(大眼幼体)的成活率达到31.4%,单位水体出苗量8.94×104只/m3,出池的大眼幼体单位数量为7.84×104只/500g。  相似文献   
79.
河蟹大眼幼体及Ⅰ期仔蟹变态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和定 《海洋科学》2000,24(8):18-20
近年来从春节前后早繁的中华绒螯 (Eriocheirsinensis) (简称河 )苗到6月份的后期苗 ,在大眼幼体培育成Ⅱ期仔的过程中 ,均出现大批死亡现象。Ⅰ期仔大量上滩死亡 ,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也给正常的养生产带来了混乱 ,养殖大棚、池塘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养殖计划无法实施 ,经济损失巨大。国内对其研究有过一些报道 ,但均为单、双因子试验的结果[1 ,3]。作者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 ,比较了苗种质量、培育盐度、池水透明度、饵料品种4因子3水平下各因子对M~C2 变态成活率的影响 ,借以找出影响M~…  相似文献   
80.
中华绒螯蟹多倍体诱导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抑制第二极体排放的方式对15℃孵育的中华绒螯自然受精卵人工诱导三倍体,通过抑制第一次卵裂对18℃孵育的自然受精卵人工诱导四倍体,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分别使用CB,6-DMAP和KCl三种试剂对受精卵处理,发育至囊胚期检测,获得的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依次是49.1%,51.7%和77.5%,获得的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依次是50.3%,54.9%和79.8%.使用KCl试剂对抱卵诱导处理,孵出潘状幼体检测,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85.3%,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27.3%.克服了以往三倍体诱导中离体培养的困难,首次获得了中华绒螯三倍体潘状幼体,并极大提高了潘状幼体阶段四倍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