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p.)是一类感染海水甲壳类的致病性寄生甲藻,在全球主要经济、虾类中频繁导致流行性病害,严重危害我国沿海重要经济类的渔业生产。为进一步厘清血卵涡鞭虫的生活史,通过血涂片法、H&E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体外培养方法系统研究了从我国沿海天津厚(Helice tientsinensis)中分离的血卵涡鞭虫株系的生活史,描述并比较了血卵涡鞭虫在宿主体内(血淋巴、组织)和体外培养体系中各生活史阶段的细胞形态,并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血卵涡鞭虫生活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血卵涡鞭虫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经历了丝状滋养体、类变形虫滋养体、蛛网状滋养体、团块状聚合体、孢子母细胞、孢子前细胞和孢子等生活史阶段。温度显著影响血卵涡鞭虫的细胞生长发育与增殖过程;在实验低温(10℃)和高温(30℃)条件下,血卵涡鞭虫不能在宿主体内顺利寄生增殖;在15~25℃范围内,温度越高其细胞生长发育及细胞增殖速度越快,而在15℃和20℃条件下,血卵涡鞭虫可在感染的天津厚体内产生大量游动孢子并释放到水体中。  相似文献   
122.
龚剑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2,(12):54-58
在地球漫长的物种进化历程中,伴随着生物灾难末日和过盛繁殖,许多物种像恐龙一样逐渐退出了地球历史生物圈,走向灭绝。人们对它们的发现、认识、研究只能基于逐渐被发现的化石和标本。但地球上也存在着另外一些顽强的物种,极快适应了新的生  相似文献   
123.
雷雯雯  徐团  王兰 《海洋与湖沼》2012,43(2):299-305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镉(0、7.25、14.50、29.00、58.00和116.00mg/L)处理不同时间(1d、3d、5d和7d)对长江华溪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组及染毒时间较短时镉对心肌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心肌出现空泡变性、玻璃样变性、炎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在染毒7d虽然观察到疑似的凋亡细胞,但凋亡率较低;荧光显微镜未观察到心肌细胞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未出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镉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活性也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在本实验所选取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镉未诱导长江华溪心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这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观察到的肝胰腺、精巢组织在染毒2d、7d发生细胞凋亡的情况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心脏组织的特殊性、不同组织对镉的积累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4.
大治河河口无齿螳臂相手蟹生长和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齿螳臂相手是长江口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优势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探求无齿螳臂相手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和成熟状况,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集样本,通过聚类和分段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雌雄头胸甲、螯、腹部等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区别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并用逻辑斯蒂回归估计其50%形态成熟点。结果如下:雌雄50%形态成熟点分别为头胸甲宽18.22mm和16.36mm。雄的螯宽和雌的腹宽均表现出明显的异速生长;根据相对生长率的不同,雄异速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雌分为2个阶段;不成熟的雄异速生长拐点发生在壳宽11.78mm,不成熟和成熟雌腹部在壳宽13.04~18.64mm范围内重叠。同时研究了50%的生理成熟大小,雌雄成熟大小分别为17.50mm,17.20mm。雄性形态成熟大小小于生理成熟大小,而雌性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描述的Homolodromiainflata发现于南极乔治王岛中新世冰海相沉积的梅尔维尔组灰黑色泥岩中。通过对Homolodromia和Antarctidromia两属特征的比较和Homolodromia属在短尾类分类位置上的讨论,作者认为Frster(1985)建立的Antarctidromia属可能是Ho-molodromia属的同义名称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描述珠的Homolodromia in flata发现于南极乔治王岛中新世冰海相沉积的梅尔维尔组来黑色泥岩中。通过对Homolodromia和Antarctidromia两属特征的比较和Homolodromia属在短尾类分类位置上的讨论作者认为Forster建立的Antarctidromia属可能是Homolodromia属的同义名称。  相似文献   
127.
为保护和开发合浦绒螯资源 ,通过生态调查和实验 ,研究了该的繁殖生物学 ,结果表明 :1、该在淡水中生长 ,在盐度为 8~ 2 5的海水中繁殖 ;2、其生活史包括卵、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成几个阶段 ;3、繁殖季节为 10月到翌年 3月 ,卵和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 15~ 2 5℃。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究三疣梭子"科甬1号"仔最佳蜕壳环境条件,先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设计方法,选取温度、盐度、光照时长、p H和底质五种环境因素,分析其对"科甬1号"仔蜕壳的影响。温度组设置17、20、23和26°C,盐度组设置10、15、25和35,光照时长设置0、12和24h光照组,p H组设置6.0、7.5、8.0、8.5和10.0,底质设置有沙和无沙组。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组20°C时仔存活率和蜕壳率最高,但蜕壳所需时间最长,26°C时蜕壳起始最早,所需时间最短,但存活率较低;盐度组中,15和25仔存活率和蜕壳率最高;p H组中,7.5、8.0和8.5仔存活率和蜕壳率最高;有沙组仔存活率显著高于无沙组;而光照时长实验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得到单因素条件下"科甬1号"仔最佳环境条件:温度20—23°C、盐度15—25、正常日周期光照、p H 7.5—8.5,有沙环境中。利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底质3个因素对"科甬1号"仔蜕壳的影响,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得到"科甬1号"仔最佳环境条件:温度26°C、盐度25,需要有沙环境,并且拟合得到其日存活率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日蜕壳率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9.
以长江水系大规格中华绒螯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选育基础群,以降低一龄性早熟率、提前或延后二龄成熟期和提高成规格为主要选育目标,进行中华绒螯良种培育,综合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野选G1,养选G1)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扣养殖阶段,野选和养选G1的早熟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89%和15.25%,养选G1早熟率略高于野选G1(P0.05);野选G1在9—11月平均体重略低于养选G1和对照组,且8—9月野选G1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野选和养选G1的正常扣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选育群体G1早熟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成养殖阶段,野选G1的生殖蜕壳时间和性腺发育略晚于对照组,养选G1的生殖蜕壳时间和性腺发育略早于对照组;(3)三群体中华绒螯在成养殖阶段的早期(3—6月)生长速度接近,6—8月野选G1雄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8—9月则明显高于其它两群体雄体;野选G1雌体的生长速度仅在6—7月明显低于其它两组,7—9月则反之;(4)野选G1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选育群体最终成平均规格均高于对照组,仅野选G1雌体成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选和养选G1成平均体重均比对照组大10%以上;两选育群体雄体和雌体的大规格成(雄≥175g,雌≥125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野选G1具有一龄扣早熟率低、二龄成规格大和性腺成熟时间略有推迟等特点,养选G1具有扣养殖阶段饲料系数低、性腺发育时间提前和成规格大等特点,两群体G1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0.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宇 《海洋科学》1998,22(6):49-51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26°19′~26°31′N,119°34′~119°50′E),水域总面积188.6km2,内湾口宽仅950m,通往湾口的可门水道宽约1.8km、长7.2km,是一个典型的口小腹大的港湾(图1)。湾内滩涂面积较大,水产资源丰富,而且水文条件较适合于海洋水产养殖,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养殖基地。因此,弄清该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对于湾内鱼虾贝养殖地点、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1.1 潮流、余流根据罗源湾春、夏、冬季共22个站的海流实测资料及文献[1]等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该湾潮流、余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