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中药药浴对新生儿肺炎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06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药浴,对照组采用常规温水洗浴。观察2组综合疗效、单次发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干预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79.2%(42/53),对照组为64.1%(3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次发热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PCT、hs-CRP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可缩短患儿发热时间,加快体温恢复正常,降低WBC、PCT及hs-CRP水平,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观察随身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隔离休养期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和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名处于隔离休养期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名。对照组采取常规隔离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随身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比较2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M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疲劳评定量表(FA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的得分情况。结果:2组MBI、SCL-90、FAI和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MBI、SCL-90、FAI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随身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可降低隔离休养期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缓解疲劳,减轻焦虑,改善睡眠,促进医务人员身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使用大螺距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比较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COVID-19的病例共91例作为低剂量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新冠肺炎筛查的91例未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使用大螺距扫描联合自适...  相似文献   
105.
新冠疫情冲击下, 各国经济和安全都受到极大的考验。为了保障科考人员的安全, 许多国家缩减了南极科考的行程 和人员。本研究基于国产卫星海洋一号 、海洋二号搭载的A1s 传感器, 整理了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5 月南极主要科考国 家的考察船 A1s 数据, 并对比考察船轨迹变化, 分析疫情前后南极科考活动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发现了考察船前往南极通道 的新特点, 分析了各南极考察大国考察热点区域的变化, 总结了南极考察热点区域受疫情影响变化, 最后对我国南极考察提 出建议。“十四五”规划中, 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被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项, 本研究通过分析各极地强国疫情前 后考察船的轨迹变化, 探索我国未来的考察发展方向, 以期助力极地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气象因素对瘟疫的发生与传播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医家通过研究气候、历法与疫病间的关系,形成了五运六气、三年化疫、乖候之气等用以提示并防范疫情的一系列理论。本文通过回顾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的气候特征,结合上述理论分析,探讨时令和气候对此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疫病预警及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中药内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信息,评价文献质量,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RCTs,共计1553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806 例,对照组747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提高总有效率[OR=3.75,95%CI(2.46,5.72),P<0.00001]、显效率[OR=2.41,95%CI(1.89,3.07),P<0.00001],缩短啰音[MD=-2.03,95%CI(-2.11,-1.95),P<0.00001]、咳嗽[MD=-2.02,95%CI(-2.49,-1.55),P<0.00001]、喘息[MD=-1.46,95%CI(-1.85,-1.07),P<0.00001]、哮鸣音[MD=-1.69,95%CI(-1.80,-1.58),P<0.00001]消失时间,缩短痊愈时间[MD=-1.67,95%CI(-1.75,-1.58),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该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方案设计更加严谨的RCT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病毒动力学传染机制,构建了考虑不同时期防控措施影响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阶段式传播模型.依据空间上的严重性将全国划分为三类疫情区,对各疫情区传染人数进行了阶段式模拟.结合上述模拟结果,进一步量化评估了各疫情区所采取的如武汉交通管制、对口支援湖北和小区封闭式管理等措施对抑制病毒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式传播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各疫情区不同时期传染人数的变化特征,政府采取的交通管制和小区封闭式管理等防控措施大幅减少了传染人数,感染人数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有效抑制了COVID-19的大规模扩散.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收集了重庆市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确诊的5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个案信息,结合1500万手机用户在疫情期间的信令轨迹大数据,分析了其疫情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人群活动的变化规律,并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揭示了疫情分布的异质性,从疫情传播与人群活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异质性的原因。研究发现:① 重庆市疫情在时间上,经历了以输入病例为主、输入和本地病例共存、以本地病例为主3个阶段,病例实时再生数(Rt)初期较高,随着防控措施的实施,逐步减小;空间上,病例分布呈现显著聚集性,病例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以万州区为核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主城区为核心的渝西南地区;② 疫情发生后,重庆市人群移动总量减少为疫情前的53.20%,减少主要集中在主城区以及其他各区县的中心城区,而郊区、农村的人群移动变化不大,甚至有所增加;③ 人群活动与病例发生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具体为:每日人群移动总量与病例实时再生数、一个平均潜伏期(7 d)后的每日新增病例数的相关系数为0.97、0.89,揭示了人群活动与病例增长的时间相关性;各街道(乡镇)人群移动总量与其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感染病例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0.35,揭示了人群活动与病例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病例高聚集区与人群移动网络社区对应,且与网络社区内人群活动较强的区域吻合,揭示了重庆市疫情传播的本地聚集特征。大数据与疫情信息的聚合分析证实,切断人群移动网络社区之间的连接,并遏制疫情高风险社区内部的传播是在城市内部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0.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科学应对是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重大科学研究任务,需要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地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紧密交叉,快速突破科学化的疫情动态监测、精准防控、准确预测与有效应对等理论与方法,其核心是以地理信息为载体、以人群动态为核心的疫情动态时空建模与可视化决策分析等关键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