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贝中间养成中采用柱形笼养殖法,母贝的养成中采用穿耳开放式养殖法,与全程采用锥形笼的传统式养殖方法相比较,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养殖企鹅珍珠贝,在幼贝中间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32·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30·3%(P<0·01),成活率提高36%(P<0·01);母贝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28·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26·7%(P<0·01),成活率提高18·3%(P<0·01)。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培育游离珠实验,植核贝在休养期和育珠期存活率分别为71·2%和54·3%,留核率分别为29·6·6%和21·0%,成珠率58·6%,优质珠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62.
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文昌裂陷期幕内存在显著构造转变,该构造事件对烃源岩发育、储层形成及油气运聚等成藏的基础条件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表明,在构造转变制约下,早、晚文昌期生烃中心及物源体系出现明显迁移,使得高丰度暗色泥岩和大型块状砂岩在纵、横向上错层叠置发育;二者在时空上多期次叠加、耦合,控制了下构造层优势汇聚和上构造层油气再分配;二级构造带上丰富的圈闭类型为油气成群成带分布提供良好的存储场所.构造转变导致生储运聚等成藏条件发生变化,在珠一坳陷形成烃源迁移型、物源迁移型和断裂转换型3类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63.
投稿须知     
《地质科学译丛》2010,(2):F0003-F0003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国际宝石学研究和珠宝科技的新成果与新动态,追踪珠宝市场信息,使之成为珠宝业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引进国外最新成果的重要渠道。现设栏目有“研究与探讨”“珠宝检测”“宝石资源”“首饰设计”“宝石改善”“加工与制作”“珠宝评估”“珠宝营销”“宝石实验室快讯”“世界博览”“专家论坛”“行业聚焦”“热门话题”“宝石学教育”“珠宝之窗”等。本刊为季刊,大16开本,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64.
叶溪育石煤是湖南省境内一种比较特殊的煤种,其赋矿层位属"下寒武统黑色含矿岩系",主要分布于寒武系下统小烟溪组下段,一般含石煤层3层,个别地段为4-5层。叶溪育石煤矿可采石煤主要为第二层,厚度4.98~9.18m,平均7.49m。该矿石煤分布面积大,层位稳定,连续性较好;原煤发热量3.52~10.23MJ/kg,灰分产率52.12%~74.32%,全硫平均含量1.56%,为中硫、高灰分、低发热量的劣质煤;煤系地层中同时含钒矿体Z1、Z2、Z3,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中Z1矿体已达中型规模;根据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含煤岩系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矿床成因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5.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66.
水稻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矮64S是我国目前两系法杂交稻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实用不育系。利用培矮64S在南京、武汉、长沙、贵阳、三亚等地的多年分期播种资料及其相应的温度和日长资料,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性和可繁性,并采用光温分级法和育性量化模型法,分析了培矮64S的育性转换光温指标。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7.
1991年在武昌采用人工光周期处理和自然条件下分期播插等方法,对863-101-01专题提供的11个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进行了鉴定,初步探明了影响这些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因子和临界光温指标。结果表明,大多数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均受到光周期与温度的共同作用,纯粹的光敏型或温敏型不育材料是不存在的,从而为选育生态适应性较广的光敏核不育系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68.
本文运用时段概率法分析了赣南17个县(市),1959~1993年连续35年的气温资料,查找出了各县(市)日平均气温连续15天以上大于23.5℃,保证率分别为100%、90%及80%的有利时段:提出了赣南不同热量条件地区,可分别采用不同季节制种,确保稳定通过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最佳时段;根据最佳育性转换期确定安全抽穗期和播种期.结果表明赣南各县(市)均存在能够满足灿型两用核不育系制种温度值的安全时段.目前选育出的F131S等灿型两用核不育系,在赣南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两系杂交稻的首要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的气候适应性, 一方面可为两系杂交稻的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不育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分析气候适应性时, 首先利用播种—抽穗天数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 建立发育期模型; 然后利用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育性量化模型, 并求出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最后将我国稻区35个站点42年 (1951~1992年) 的气象资料代入发育期模型, 求出各站点的可能出穗持续期 (最早出穗期—最晚出穗期的历期), 对比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确定培矮64S在80%、90%和95%保证率下连续不育 (可育) 的初、终日, 将连续不育期作为生产杂交稻种子的季节, 将连续可育期作为繁殖培矮64S的季节。结果显示:培矮64S仅能在海南岛及云贵高原中低海拔地区自交繁殖; 而在东北、云贵高原以外的稻区, 培矮64S均可用于生产两系杂交稻的种子, 各稻区制种季节的长短、起止日期与种植地的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0.
利用气候资源发展豫西烤烟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了嵩县烟草适宜育苗期和适宜移栽期,并针对烟草旺长期和干旱同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