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106篇 |
海洋学 | 55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51.
渭北中部筛珠洞泉补给来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珠洞泉位于中低山区与渭北黄土台塬区衔接地带。筛珠洞泉区地势整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在1 200-1 600 m之间,多由裸露和隐伏碳酸盐岩组成;西南地势逐渐降低,海拔在800-1 000 m之间,为以唐王陵向斜为主的一系列褶皱构造,由奥陶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东南部地势呈阶梯状下降,山前地带海拔多在400-500 m之间,为裸露碳酸盐岩区与山前冲洪积扇区的接触地带。筛珠洞泉作为渭北中部最大的岩溶泉,对于其补给来源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泾河渗漏是筛珠洞泉最主要补给来源,且筛珠洞泉是渭北中部筛珠洞泉域隐伏岩溶系统的集中排泄点。本文根据氢、氧和锶同位素的研究成果,结合水文地球化学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筛珠洞泉的补给来源提出了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认识,即筛珠洞泉的补给以筛珠洞泉域外西南部岩溶地下水为主;在所有的补给来源中,大气降水、河水及岩溶水所占比例分别为11%、37%和52%;在岩溶水补给中,西南部、西北部及坝址区岩溶水所占比例分别为77.9%、19.7%和2.4%。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氚同位素资料估算筛珠洞主泉岩溶水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2-64年。 相似文献
152.
2000年3月31日下午1时10分左右,位于北海道洞斧湖南侧的有珠火山相隔23年后再次喷发。最初喷发是从有珠火山西北山脚开始,烟柱高达3000m以上。之后,位于洞斧湖温泉镇稍往南的金比罗山附近也出现了火山口,它与西北山脚的火山口一起喷发,水蒸气喷泉和小规模的岩浆水蒸气喷泉交替出现,直至现在。山顶部分是直径约1.8km的外轮山,其内部有大有珠、小有珠两个熔岩穹地和1977年喷发产生的有珠新山的潜在熔岩穹地。同时,从西侧山脚到北山脚、东山脚,依次分布着西山、金比罗山、西丸山、明治新山、东丸山的潜在熔岩穹地和有熔岩穹地的昭和新山。首先,… 相似文献
153.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恩平21洼古近纪文昌组沉积期发育断陷湖盆,由于该区古近纪经历多期岩浆底辟和整体构造抬升,导致原型盆地被强烈改造,使其主要生烃层段文昌组的原型盆地面貌不清,从而给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造成困难.本文遵循改造型盆地的研究思路,将地震解析、声波时差法和趋势厚度法相结合,恢复了文昌组沉积期洼陷的原始面貌,并明... 相似文献
154.
155.
港珠澳大桥包含海中主体工程及两岸接线工程。主体工程初勘结合桥型、隧道和人工岛等不同结构形式,针对工程区基岩埋深变化大,地质地层复杂,构筑物多样等特点,提出专门勘察技术要求。结合设计和地层特征,钻孔终孔采取双控原则。根据人工岛筑岛工程需要,开展了两组海上抽水试验。勘察结果表明:虽然港珠澳大桥桥址区存在软土、风化岩、震陷及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条件,但其影响程度有限,中-微风化花岗岩岩体坚硬结构完整,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勘察成果为该阶段设计方案提供了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珠江组一段沉积时期是珠三坳陷沉积体系演变的重要时期,由早期的大范围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化为晚期的浅海陆架沉积体系,对其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海侵过程中沉积体系演化过程,而且对浅海陆架有利沉积相带预测具有指导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以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珠三坳陷珠江组一段四级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结合方法查明了珠江组一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讨论了沉积演化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珠三坳陷珠江组一段可划分为PS1、PS2、PS3、PS4共4个四级层序。PS3和PS4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组合;PS1和PS2时期以浅海陆架沉积体系大规模发育为特征,在研究区西部发育潮流砂脊,东部发育滨外砂坝。珠三坳陷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以及垂向演化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强度、构造沉降与古地貌等综合控制。水下分流河道、潮流砂脊与滨外砂坝等微相砂岩占比高且物性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59.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6,(3)
以10.7、11.2、11.7、12.2和12.7 mm等5组直径珠核,3个药物配方珠核处理,以及3.5、4.0、4.5、5.0和5.5龄等5组植核蚌龄,分别比较珠核规格、珠核药物处理和蚌龄对三角帆蚌内脏团二次植核育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核规格、珠核药物处理和蚌龄对三角帆蚌内脏团二次植核育珠效果存在影响,珠核直径11.7 mm、药物处理2组和育珠蚌龄3.5 a的育珠蚌具有最高的优质珠率。 相似文献
160.
引进印尼种大珠母贝繁育F1母贝植核育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印度尼西亚引进大珠母贝亲本繁育的子代F1群体进行植核育珠,育珠贝数量8086只,在海区休养20d后,统计育珠母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比较3月与4月植核手术育珠贝的育珠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休养期结束后,育珠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分别为97.57%和90.69%;育珠期3个月时(6月17日)育珠贝的成活率为81.22%;4月植核育珠母贝的留核率与成活率明显高于在3月的植核育珠母贝,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