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171篇 |
海洋学 | 25篇 |
综合类 | 12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丹江口水库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RAPD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66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2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6.36%;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338-0.1426之间,平均为0.094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083.用10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7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8个,多态位点比例38.36%;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376-O.1652之间.平均为0.105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196.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遗传距离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较大,说明其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2.
基于总位移指标的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反倾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子敏感性差异,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灰色关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将边坡几何特征参数、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岩层力学参数定为反倾边坡第一级倾倒变形影响因子,并从各一级因子中进一步划分出边坡坡度、岩层倾角、岩层柔度等12个次级影响因子;然后对各二级影响因子分别选取11个水平数,并将12个二级影响因子、11级水平数随机组合成11套数值模拟方案,采用UDEC进行各方案数值模拟分析;最后采用灰色关联理论以坡顶倾倒变形水平位移为参考序列对12个二级影响因子进行关联度计算,并进一步分析出了3个一级影响因子敏感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12个二级影响因子对倾倒变形影响最大的是岩层倾角;(2)三个一级影响因子中几何特征参数对倾倒变形影响最大,岩层层理力学参数对反倾边坡变形影响次之,岩块物理力学参数对反倾边坡变形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3.
长周期大地电磁(LMT)是基于常规MT理论发展起来的电磁测深技术,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较厚、视电阻率较低,应用LMT方法能够弥补常规MT仪器对低频信号响应的不足,获得有用的深部信息。文中概述了LMT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反演解释,并介绍了将LMT应用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其周围地区完成的长周期观测剖面——下察隅—玉树LMT剖面的岩石圈结构探测实例。实际观测表明,在重叠频段内LMT结果与常规MT具有良好的一致性;LMT数据处理实现的阻抗和倾子估计,在深部信息上具有更高的分辨率。LMT剖面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普遍存在地下低阻体,为局部地区部分熔融和地下流体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LMT测深较好地弥补了常规MT方法在巨厚岩石圈和遇到低阻体时探测深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4.
以往研究中倾倒变形研究在反倾边坡较多而在顺倾边坡中很少,对两种不同结构的边坡形成倾倒体的异同点更是存在较多空白。在总结大量倾倒体实例基础上,对层状反倾和顺倾边坡倾倒变形形成条件及发育规模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顺倾边坡若发生倾倒,通常表现为坡高 100 m,边坡坡角 35°,岩层倾角 60°,岩性为薄层或薄层与中层互层的软岩、软硬相间的岩石;反倾边坡当坡角 30°及岩层倾角 30°就可能发生倾倒,其岩性为薄层~中厚层状的软岩、硬岩及具有似层状结构的坚硬岩石均可;提出层状岩质边坡“倾倒临界倾角 ”的概念,对于顺倾边坡, 60°,当 时边坡将可能产生倾倒破坏,当 时边坡通常产生顺层面的“滑移-弯曲”或“滑移-拉裂”型破坏;反倾边坡 30°,当 时边坡才可能演化成明显倾倒变形,当 时边坡不会倾倒或倾倒不明显;对于地质条件基本相同而坡体结构不同的两种边坡,反倾边坡形成的倾倒体无论是发育分布面积还是倾倒深度通常是大于顺倾边坡的,而且一旦形成倾倒体,二者的规模通常是深层的、大型或特大型的;倾倒体的分布面积和倾倒深度均呈现一种随坡高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坡高 250 m时其分布面积和倾倒深度表现为陡然增加,并且反倾边坡增加幅度大于顺倾边坡。 相似文献
75.
结合太湖某水上别墅群高承台桩基加固纠倾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物倾斜的原因,介绍贴桩加桩的桩基加固技术,提出了堆载静压与桩周扰动相结合的桩基迫降纠倾方法,实测资料表明:提出的桩基加固纠倾技术有效,证实了本工程在桩顶荷载分配及单桩沉降计算中,上部结构的刚性假定是符合工程实际的。 相似文献
76.
层状反倾岩质边坡是一种常见边坡类型,其变形破坏模式多样、力学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揭示层状反倾岩质边坡不同临空条件几何特征参数对反倾边坡倾倒变形影响规律,通过3DEC并结合数理统计系统深入研究几何特征参数对倾倒变形影响。研究表明:①反倾边坡具有3个临空面时边坡变形最大,1个临空面时边坡变形最小;②变形随边坡高度、切坡角度增大而增大,随节理面与临空面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岩层厚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③2个临空面夹角90°时边坡变形最大;④1个、2个临空面时节理倾角60°时位移最大,3个临空面时随节理倾角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7.
前人研究表明西藏南羌塘盆地存在中三叠世地层,然而一直以来缺乏确凿的古生物化石证据.在西藏改则县古姆乡座倾错地区原被划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组的地层中测制了两条剖面,在硅质岩样品中分析和鉴定出18属33种(含未定种)放射虫化石,主要分子包括Cryptostephanidium longispinosum(Sashida)、Eptingium manfredi Dumitrica、Falcispongus falciformis Dumitrica、Hindeosphaera spinulosa(Nakaseko et Nishimura)、Muelleritortis firmum(Gorican)、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us Dumitrica,Kozur et Mostler、Paroertlispongus chinensis(Feng)、Paroertlispongus hermi(Lahm)、Paroertlispongus weddigei Lahm、Paurinella aequispinosa 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coccostyla(Rüst)、Pseudostylosphaera compacta(Nakaseko et Nishimura)、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 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japonica(Nakaseko et Nishimura)、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vi(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tenue(Nakaseko et Nishimura)、Triassocampe imitata Bragin、Triassospongosphaera triassica(Kozur et Mostler).座倾错放射虫化石组合指示这段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晚期-拉丁期早期.结合之前的工作积累,将南羌塘盆地三叠系划分为表示稳定型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的下三叠统孜狮桑组、表示半深海-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沉积的中三叠统座倾错组、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以及上三叠统-下侏罗统萨门熊组.该发现为了解中三叠世南羌塘地区的真实面貌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学证据,也进一步证明中三叠世南羌塘盆地不是陆地剥蚀区或隆起区,而是一种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区. 相似文献
78.
79.
路径突变是台风路径预报中的一个难题。2010年第10号台风Meranti(1010)在台湾岛南部海域西移过程中突然北折,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对其北翘路径存在较大分歧。选取预报成功与不成功两组集合成员各8例,对比分析台风Meranti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一个来自热带对流层上部槽的切断高空冷涡(UTCL)是该台风路径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系统。Meranti北翘路径跟它与UTCL的南北向耦合有关;(2)UTCL通过改变台风上层的环境气流影响台风引导气流。在UTCL移至台风北部过程中,台风的偏南风引导气流明显加强,有利于其路径北翘;(3)UTCL对台风Meranti北翘路径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结构有关。水平环流宽且气旋性涡旋向下垂直伸展更深的UTCL对台风路径变化影响更明显;(4)位涡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TC与UTCL南北向耦合过程中,台风北部的正位涡水平平流项输送显著,有利于台风向北运动,且UTCL影响下产生的非对称风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采空区地表山体侧向变动,不同于一般天然山坡,也与采空区一般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异;它是二者复合机理的效应。本文在分析考察了毗邻电厂的横山顺倾构造山体、剖析了地下采空情况认为:山体侧向变动中,软弱夹层有决定性作用,变动范围、速率和规模与地下采空有关;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索了采动引起山体应力场及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山体岩层的变形、位移、破坏、由直接顶板向地表发展,采空坍陷诱发了软弱夹层的蠕滑,则产生山体侧向滑移;电厂区地表隆起变形是山体侧向滑移挤压地基土的反映。通过现场实际调研、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坍落拱梁”的成生效应、挤压蠕滑效应、失稳效应;揭露了顺倾构造山体在采空影响下,具有地表、地下的“复合临空面”的“复合应力场”中“复合变动”的“复合机理”;并提出这种山体侧向变动机理的典型地质模式,借以论证山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