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4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568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719篇
地球物理   1720篇
地质学   759篇
海洋学   485篇
天文学   274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n automated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for large sky surveys is pro-posed. We firstly perform spectral line matching to determine redshift candidates for an observed spectrum, and then estimate the spectral class by measur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observed spectrum and the shifted templates for each redshift candidate. As a byproduct of this approach, the spectral redshift can also be obtained with high accuracy. Compared with some approaches based on computerized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liter-ature, the proposed approach needs no training,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sensitive to selection of the training set. Both simulated data and observed spectra are used to test the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icient, and it can achieve a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as high as 92.9%, 97.9% and 98.8% for stars, galaxies and quasar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2.
南京冬季平流雾微物理结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Vaisala系留气球低空探测系统、自动气象站和雾滴谱光谱探测仪(FM100)等,对2006年12月24—27日南京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罕见浓雾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结果表明,此次雾过程属于典型的平流雾,雾的发展及消亡过程主要受冷暖平流的影响。此次雾过程可分为生成、发展、维持和消亡阶段,期间的平均数密度为123.58-661.24个.cm^-3,平均直径为3.12-7.33μm,平均含水量为0.016-0.137 g.m^-3,最大直径为20.28-50.00μm。在生成发展阶段,雾滴谱逐渐上抬、拓宽,谱型由单峰逐步向双峰、三峰转化。单峰峰值直径为2μm,双峰2μm、16μm;三峰期间分别为2μm、16μm和23μm。在维持阶段,滴谱存在周期性振荡。雾滴谱的演变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河南春季一次层状冷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3月3日PMS粒子测量系统对河南层状云的探测资料,分析了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垂直和水平分布不均匀特性很明显。在云的中上部,FSSP-100测量的小云粒子(云滴、冰晶)最大浓度为125个·cm~(-1),平均值为21.3个·cm~(-1),平均直径多在6~20μm。2D-C观测大云粒子(50d≤300μm)随高度上升浓度增多,浓度值变化在5.24~192个·L~(-1),平均直径为211μm。此层云中过冷液态水含量变化在0.035~0.118 g·m~(-3),随高度增加过冷液态水含量减少。在云的底部区域,观测到两个逆温层顶的下方分别存在有云水含量的峰值。由不同高度云粒子谱分析表明,在4046~4600 m高度层,粒子谱型有负指数型、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0℃层以下融化带内的粒子谱型多为负指数型;云的底部粒子谱型以负指数型和单峰型为主。  相似文献   
994.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变化特征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季风、南海季风、西北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都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变化周期,利用4个季风指数研究它们准两年模态振幅的演变和相关的环流变化。结果表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模态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不是一直有效地影响季风区。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准两年变化相关的海温异常,低层风场也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李军  李冰 《盐湖研究》2004,12(3):26-30
用差示FT -Raman和11BNMR光谱研究了MgB6O10 ·7 5H2 O、MgB4O7·9H2 O、Mg2 B6O10 ·1 5H2 O三种镁硼酸盐饱和和过饱和溶液的结构机理 ,其结果表明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中均存在B(OH) 3 、B(OH) -4、B3 O3 (OH) -4、B5O6(OH) 4 -粒子。镁硼酸盐的结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的深部塑性物质在碰撞挤压作用下向外挤出,青藏高原东缘发育多条东西向伸展南北走向断裂构造带,构造背景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基于WGM2012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对青藏高原东缘卫星重力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径向平均功率谱计算分析多尺度小波分解后的重力异常的物源平均深度,结合...  相似文献   
997.
示波极谱法测定矿石中锡的方法试验,底液的组成为硫酸-抗坏血酸-氯化钠,于-430 mV处测量锡的峰电流,对试液中锡的质量浓度在0.25~7.5 mg/L之间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6.91%,检出限为0.25 mg/L。  相似文献   
998.
丁怡鸣 《西北地质》2010,43(2):43-4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于2005年引进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大约可测70多种元素,浓度范围从10^-9级到10^-6级。测量精度可达到1%RSD,样品的前处理相对较简单,  相似文献   
999.
对用不同酸度处理的仇山钙基膨润土进行了化学分析、X射线衍线(XRD)、^27Al和^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吡啶吸附样品的红外光谱(IR)、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和脱色率等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酸度的增加和蒙脱石中阳离子的溶出,它的d(001)的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其Si和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Al原子由Al^Ⅵ变成Al^Ⅵ,Si原子由Q^Si(0Al)结构向Q^4Si(0Al)和Q^3Si(1OH)结构转变。八面体片阳离子的溶出和Si,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转变,显著地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孔结构;Al^Ⅵ向Al^Ⅵ的转变形成了Lewis酸中心,而Si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改变形成了Br φnsted酸中心。膨润土脱色率随处理酸度增加的本质原因是在Si和Al原子局域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在其表面分别形成了Brφ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