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1篇
  免费   2273篇
  国内免费   2504篇
测绘学   496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718篇
地质学   9685篇
海洋学   174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12篇
自然地理   55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621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73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为了制定分异堆积机制.以及开发和加工陆架上细粒分散状金,必须有关于该金属在河-海壁垒区迁移形态的资料.在一系列文章中刊登了有关较高的金含量趋向于有机质高浓度区的论述.其中有细粒金在陆架区河口边缘部分高度分散的生物成因粉砂质软泥中富集实际资料的描述,  相似文献   
52.
庵东浅滩沉积分带和沉积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州湾南岸的庵东浅滩具有地貌特征、沉积类型和沉积构造各异的三个沉积相带。垂向沉积带为潮滩沉积体的盖层,以泥滩、粘土质粉砂和薄砂泥交互层为特征;改造带位于中低潮位线附近,以粉砂滩、潮沟系统、粉砂沉积和沙波层理为特征;横向沉积带为潮滩堆积体的基础,以滩坡、粉砂及细砂质粉砂沉积、冲刷-充填构造为特征。据潮汐韵律层的统计,庵东浅滩沉积速率的短周期分量,常态条件下为每半日潮周期0.1~2.0cm,异常条件下可达每半日潮周期4~64cm。沉积速率的长周期分量,据地形对比和~(210)Pb推算,垂向沉积带为2~4.5cm/a;改造带中的粉砂滩为2.1~4.5cm/a,潮沟影响范围内为1~10~1cm/a量级;横向沉积带则以高于50cm/a的高沉积速率和变幅为主。近10年来,该浅滩的年淤积量为6×10~7t/a,其中85%集中于横向沉积带。  相似文献   
53.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南黄海中部所取得的3个柱状样岩心资料,对该区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反映了物源环境,为地层划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相关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与Ti,Co,Ni,Fe等元素呈正相关,而与Ca,Sr等元素呈负相关;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也表明了研究区沉积环境有一次较大的变化;稀土元素的富集因子和判别函数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物质来源可能与黄河的物质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4.
55.
鄱阳湖泥沙来源及湖盆近期沉积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道光 《海洋与湖沼》1990,21(4):374-385
本文依据汇入鄱阳湖的河流泥沙资料和湖区泥沙淤积调查研究的成果,对鄱阳湖泥沙来源及湖盆近期沉积规律进行了探讨。赣、抚、信、饶、修五河及其区间来水挟带的泥沙是鄱阳湖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沙量平衡计算:多年平均入湖沙量2310.9万吨,平均出湖沙量1179.7万吨,平均淤积量1131.2万吨。若平铺在面积为4646.64km~2的湖盆上,淤积速率为1.6mm/a。淤积部位主要是五河入湖的扇形三角洲前缘。从沉积环境的演变观点看,今后湖盆泥沙淤积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物理海洋、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分析入手,研究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是存在差别的。南海,东北部,在氧同位素2、4、6期,由于菲律宾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注入,使这里的生物生产率特别高,陆坡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加上此期间该处的沉积速率高,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自中新世末以来,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地区发生碰撞,对南海北部产生北西向挤压,加快了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活动,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因此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应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57.
油气勘探证明,古三角洲沉积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尽管大型三角洲的沉积体非常巨大,但毕竟为数有限,而中、小型三角洲数量甚多,分布普遍,沉积层次清楚,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建立多沙性中、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于我国的油气勘探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8.
亚得里亚海沉积有机质的来源J.Faganeli等海洋沉积物是大多数浮游植物在海洋透光带产生的下沉有机质的最终归宿。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堆积速率与深海初始生产力和沉积速率有关。控制沉积有机质保存的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了解。然而,在成岩作用早期,海洋...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南麂海洋站1983~1990年风、浪的实测资料为依据,建立了南麂海城春、夏、秋、冬季定常波风浪波高与风速的经验关系式。检验结果表明,曲线回归显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文中还对偏NNE向和偏SSW向计算波高随风速增大的快慢,同一方向在同一风速作用下计算波高的季节变化及其机理作了初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0.
全新世以来,世界海面大幅度上升,渤海海区发生了明显的海侵,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的近海广大陆域皆沉溺于海平面以下。辽东湾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及沉积作用速度分布不均匀等因素,海底保存了一部分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陆地或滨海区的地貌形态及相应的老沉积物的遗迹。它们虽然经过了后期水动力条件及沉积作用的改造,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原始地貌的迹象和某种残留沉积的特征。 关于辽东湾残留地貌和残留沉积的问题,过去曾有报道;本文在以往调査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有关资料,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