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4篇 |
免费 | 537篇 |
国内免费 | 6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4篇 |
大气科学 | 167篇 |
地球物理 | 1071篇 |
地质学 | 1227篇 |
海洋学 | 333篇 |
天文学 | 30篇 |
综合类 | 130篇 |
自然地理 | 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4年 | 4篇 |
1943年 | 4篇 |
1926年 | 3篇 |
1923年 | 2篇 |
192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的乘积。 相似文献
72.
74.
利用几种不同的半经验公式计算一批OH/IR星的质量损失率,并通过比较计算结果来讨论所用的公式.在一些情况下,计算质量损失率必须先给定气尘比.通过计算出样品星的气尘比,并讨论气尘比的变化情况,以修正由尘埃质量损失率到总质量损失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5.
溪洛渡水电站自2013年开始直接拦截金沙江的泥沙,其排沙效果对水库运行及下游向家坝和三峡入库泥沙都会造成影响。本文基于水文泥沙及河道断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溪洛渡水库和三峡水库排沙规律异同点,研究溪洛渡水库排沙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2019年溪洛渡水库共计排沙1 490万t,排沙比为3.1%,较设计值和向家坝、三峡水库均明显偏小。溪洛渡水库排沙比偏小主要有3个原因:入库水沙峰值协调性较差、水库长期高水位运行及库区河道二级天然潜坎对泥沙运动的阻隔效应。 相似文献
76.
77.
利用2021年日本福岛地震(MJMA 7.3)中6个KiK-net台站的观测记录,分别基于移动窗解卷积法、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对场地非线性时变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非线性发生的阈值和程度。研究表明:三种方法识别场地非线性时变特征的稳定性不同。移动窗解卷积法更容易获得较为稳定的土体非线性时变过程,但其反映的是地表至井下平均波速的变化,识别的非线性程度偏低。对于存在强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识别的非线性程度更强;对于较低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则不容易识别出稳定的非线性时变结果。三种方法识别的非线性最强时刻基本一致,皆位于整条记录加速度峰值附近。基于三种方法识别的6个台站的非线性阈值约在40~140 gal,剪切波速下降比在16%~53%之间,场地非线性程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78.
对数比统计分析及粒度数据中沉积水动力环境信息的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沉积水动力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闭合效应的影响,经典统计方法难以揭示粒度数据的真实特征。对数比统计分析是克服闭合效应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波罗的海西部和南海北部的两个研究实例,在原始数据的经典统计分析不能揭示样品的自然分类的情况下,以粒度数据的对数比变换为基础的RQ型主分量分析揭示出各沉积物类型之间的明显差异,而根据这种沉积物分类进行的沉积分区清晰地反映了沉积水动力环境的空间 相似文献
79.
80.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