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基岩岛屿组成的"门"地貌单元是珠江河口区别于世界其他河口的重要地貌特征之一。文章基于重整化群k-ε湍流模型(RNG k-ε)的FLOW3D流体计算模型研究了"门"地貌单元的时均动力结构及湍流能耗特性。"门"地形致动力结构伴随不同类型能耗区。根据能耗空间分布特性可分为核心区(A1区)、混合区(A2区)、上游区(A3区)、下游区(A4区)。"门"地形作用下,不同分区的动力结构、湍流特性、能量转化、能量耗散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2.
珠江河口区盐度变化周期特征分析——以磨刀门水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河口区具有三江汇流、八门入海的复杂河网,水动力条件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加之河口区水资源系统受快速城市化、河口挖沙与河道整治、上游水利工程调度、海平面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盐水入侵现象异常复杂。选取磨刀门水道广昌站近10年来(2001―2011年)枯水期逐日及逐时盐度序列,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河口区―磨刀门水道盐度序列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周期特征与潮汐周期特征一致,存在明显的日周期(24.6 h)、半月周期(14.8 d)及不明显的半日周期(12.3 h)、月周期(30 d)。  相似文献   
63.
刘诚  梁燕  王其松  彭石 《水科学进展》2017,28(5):770-779
磨刀门已由"径流型"向"径流-波浪型"河口转变,波浪已是该河口主要动力之一,但波浪对河口洪季水流及泄洪的影响缺少研究。在2-D潮流数学模型中添加随潮位实时变化的波浪辐射应力,建立波浪潮流耦合数学模型;波浪求解采用缓坡方程,背景水深由潮流模型实时提供,可通过比较考虑和未考虑波浪影响的河口流场来分析波浪对泄洪的影响。在年均常浪作用下,磨刀门河口洪季涨落潮阶段均有明显的波生环流结构。由于波浪作用方向向陆,波生流减弱了浅滩区的向海余流,增大了浅滩向陆余流;受浅滩向海余流减弱影响,河口动力自调整后形成归槽水流,促使深槽内向海余流增大。波浪有顶托河口泄洪之势,可改变滩槽泄洪分配比例;年均常浪的波高较小,其对潮流及泄洪的影响区域限制在浅水区,故对泄洪的负面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4.
磨刀门河口环流与咸淡水混合层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磨刀门盐水混合层化特征,基于SCHISM模型,建立了三维盐度数值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结合水体势能异常理论,对枯季磨刀门河口混合层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深槽与浅滩的层化机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小潮时水体层化最强,中潮时水体层化最弱,且拦门沙至挂定角段水体层化始终较强。磨刀门深槽水体层化主要受纵向平流、纵向水深平均应变和垂向混合影响,而浅滩水体层化则受横向平流、横向水深平均应变和垂向混合影响;磨刀门河口表、底层水体湍动能耗散率较高,而中间水层存在低耗散区,且涨潮时湍动能耗散率比落潮时大。  相似文献   
65.
黄茅海河口崖门的动力结构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门是珠江河口八大口门之一,是连接黄茅海和崖门水道的基岩峡口通道.由于口门上、下游方向水面放宽,形成了独特的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本文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历史海图,应用ECOMSED模型对崖门射流系统的动力结构、动力平衡及其对沉积的作用进行地貌动力分析.研究表明:(1)崖门的动力结构中非线性作用不能忽略,科氏力和摩擦力大体在同一量级,但摩擦力的作用更强;(2)不对称双向射流在峡口以北为涨潮优势流,以南为落潮优势流;(3)双向射流系统是崖门深槽得以长期保持稳定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我国GM4磁通门磁力仪使用的各种电源设备所产出的观测数据动态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电源设备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不容忽视,市电结合UPS方式是最为合适的供电选择。  相似文献   
67.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68.
潮汐强度与咸潮上溯距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对不同潮差驱动下咸水入侵距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潮差临界值使得咸水入侵距离最短,当潮差小于该临界值,咸水入侵距离随潮差增大呈快速减小趋势,而大于该临界值则呈缓慢增大趋势。基于实验数据对盐淡水混合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实验现象的产生机制:①潮差增大过程中盐淡水混合由高度分层变为均匀混合,导致驱动咸潮入侵的动力发生了改变;②当盐淡水为弱混合类型,盐淡水高度分层,重力环流输运是盐进入河口的主要方式,潮汐强度增大减小了盐淡水分层,减弱了重力环流的输运作用,因此入侵距离变小;③当盐淡水为强混合类型,盐淡水混合均匀,重力环流输运作用大大减弱,潮汐扩散成为主要的输运方式,潮汐增强使得扩散能力增大,因此潮汐强度越大,咸潮入侵距离越大。  相似文献   
69.
GM4型磁通门磁力仪性能检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磁通门磁力仪广泛应用于观测地球磁场相对变化的仪器。相对于应用,仪器的性能测试不为人们所熟悉。本文针对GM4型磁通门磁力仪的噪声特性,频率特性,线性度,温度特性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依据、测试方法及流程给予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0.
GM3磁通门磁力仪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2~2003年的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资料,对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稳定性分析,考核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以证明是否替代模拟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