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755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740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073篇
自然地理   13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91.
很高兴参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经过王素卿理事长、张锦秋院士的引领,我们已经转入到了文化的课题。清华大学单德启教授提出"要保卫祖国的尊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心里也常常觉得很不平,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多的项目给国外的学生来做,为什么我们老师自己不做呢?我不排斥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要不要请这么多的外国建筑师来呢?对此,我觉得很不安。  相似文献   
392.
现今对于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现象的批判常见诸于媒体,就批判而言,其目的并非指向现象本身,而是指向导致现象产生的根源。作为在高校长期从事建筑学教育的教师,笔者在专业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些追问,如导致城镇乡村建设的雷同与建筑学教育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追问的结果是各地建设雷同现象的产生与建筑学教育之间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即建筑学专业教学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手段上的长期单一,则必然导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建设思路、建设标准和建设手段等方面相I同或趋同,由此,在城市、农村建设中出现“千城一面”和:“干村一面”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393.
关键词人民大会堂55周年今年正值人民大会堂建成55周年。近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院建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人民大会堂建成55周年座谈会暨《建筑创作》杂志“人民大会堂”专辑编辑研讨会在京召开。人民大会堂基建工程顾问王炜钰,人民大会堂施工图设计组组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刘开济等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共同回顾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建设历程。  相似文献   
394.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开发用地失控的原因,从体制方面讲,乃是由于规制手段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等问题所致;从微观经济层面而言,还在于农民缺乏保护农地的经济诱因、农地转向开发用地收益更高、相关利益集团的势力影响等因素在起作用,故而农地流转成开发用地不可避免。所以应当借鉴海外土地发展权制度,在历史文化遗迹所在地区内落实土地发展权的补偿机制,对开发用地实行有效的管制。具体来说,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地位,将农地保护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协调起来,推行土地使用管制,建立完善土地发展权交易机制,同时有效控制农地流转为开发用地的隐性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395.
正《岩矿测试》是一本展示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反映分析技术发展前沿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载体。2013年,众多专家受我刊之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客观、公平、公正地评阅论文,为科技成果的及时发表,为提高我刊的学术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刊对每一位评审专家的专业精神和辛勤劳动致以崇高的敬意!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祝我刊所有的专家、作者、读者和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佳成,  相似文献   
396.
毛欣  李长安  张玉芬  陈旭  刘辉 《地球科学》2014,39(10):1445-1453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对该遗址剖面AMS 14C年龄的测定,并结合石家河文化的相对年代,可知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定在4 800~4 100 cal. a BP比较合适;通过对该遗址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环境C值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区在4 850~4 300 cal. 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高值段,反映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同时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F1和F3得分也处于高值段,表明人类活动较强;在4 300~4 124 cal. 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低值段,揭示气候进入相对寒冷干旱时期,同时F1和F3得分显著降低,指示人类活动减弱,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距今4300a暖湿转为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洪水事件可能促使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397.
后记     
正刘东生院士曾经在展望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中指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不断参加到自然环境变化之中,并使之从一种生态文化演变到另一种生态文化。丁仲礼理事长也强调在第四纪研究中要关注人类适应的问题,从古环境、古人类、古文化、古文明的角度开展研究。为了推动国内全新世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我受《第四纪研究》(主编丁仲礼院士,常务副主编郭正堂院士)委托,组织"全新世人地关系的考古学研究"专辑。这一年以来,承许多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专家积极投稿,现在,这期主要由科技考古研究人员撰写的专辑终于出版了。  相似文献   
398.
文化变革(包括知识革新、思想解放、口号宣传等)是水资源管理政策变迁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水文化的相关研究多数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难以客观准确地揭示水文化变迁的阶段性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发现方法,科学知识图谱能够全方位揭示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具有用作一种水文变迁定量研究方法的潜力。通过提取《人民日报》中与水相关的文章关键词,绘制出1946—2012年我国水文化变迁的知识图谱并对图谱解读,分析出我国水文化变迁的轨迹;将水文化变迁与当时的水政策、水利开发阶段和水文极端事件进行关联,发现具有较好的协同性,显示出科学知识图谱是定量研究水文化变迁的有效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化报纸普适性、关键词提取准确性以及可视化分析精确性等方面工作是提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水文化变迁定量研究水平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399.
吴晨辉  张争胜 《地理科学》2022,42(6):1055-1063
“遗产化”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社会过程。基于在海南省琼海、文昌两市的田野调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合的研究路径,分析手抄南海航行路线指南《更路簿》“遗产化”路径和影响机制,以及交织在其中的复杂社会关系和地方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他者”和海南渔民在《更路簿》“遗产化”过程中会产生相互作用,其作用力量强于“我者”;《更路簿》由渔民家庭内部相传的用于出海作业的“秘本”转为公共领域的具有主权物证价值的“文化遗产”,渔民被赋予了南海“发现者” “经营者”的身份标签;文物收集和文化活动推进了“遗产化”并使不同群体产生互动,“我者”可在“他者”开展的遗产工作中干预“他者”的遗产认知和行为方式;《更路簿》可转化为旅游资源,但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卖点”带动旅游业,居民在利用其带来的经济机会方面处于弱势;“遗产化”有助于《更路簿》记忆的复现和保存,但渔民的“个体记忆”被削弱,也使地方文化结构被重构;《更路簿》在琼海的植根性和“遗产化”效果强于文昌。  相似文献   
400.
唐雪琼  徐海妙  尹铎 《地理科学》2022,42(1):136-142
选取易武斗茶会为研究案例,以尺度转换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分析易武斗茶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推动其发展演变的多元社会主体的不同行动与实践。研究发现:① 易武斗茶会的演变过程中存在2种尺度转换的方式,一种是为迎合普洱茶市场细分而进行的尺度下推,另一种是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尺度上推。② 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茶企的支持、茶农的配合以及茶客的偏好下共同驱动的。③ 多元主体的行动在推动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的过程中满足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诉求,地方依凭茶叶经济实现了本土发展。从节事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茶村如何通过地方性节事活动实现本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