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济时期,创新要素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创新全球化的影响在区域内初显,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极为可观,基本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粤港澳一体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巨大的区域内部差距,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还存在创新要素聚而不联、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体制机制转换对接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挑战。在充分发挥粤港澳互补优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立足源头创新,将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作为立区之本;实施产业驱动,将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功能;推进制度创新,将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关键突破。以源头创新促产业创新,以制度改革推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与一体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世界四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多源数据,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扩张演化模型及改进的引力模型探究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演化。结果表明:①在城市演化类型上,澳门、肇庆呈单向型演化,佛山、中山、珠海、惠州、香港呈双向型演化,广州、江门、东莞、深圳呈发散型演化;2008~2017年城市群整体的扩张速度与强度低于1998~2008年。②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城市质量、关联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城市质量与经济发展程度、城市空间呈正相关关系,城市质量高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关联度高;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区位度存在明显“断层”,缺乏合理的梯度等级,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且部分城市的区位度演化显著。  相似文献   
63.
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教学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教学方式。文章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以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为真实情境统摄整节课,探索新课标下的地理情境化教学。本文认为情境化教学能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经历对提升核心素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4.
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2000~2018年“三生”用地空间,利用FLUS-Markov复合模型预测2026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采用斑块密度、蔓延度和土地利用景观权重而构建的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模型和划分空间格网,揭示和预测粤港澳大湾区2000~2026年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农村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所占比例超过76%,其中2000~2018年城镇生活用地与工矿生产用地扩张面积均超150%、农村生产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分别减少14.21%和13.68%。(2)2000~2018年三期生态风险值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均在0.57~0.72范围内,空间分布表现出较高的趋同聚集性,呈现出生态风险“两翼高、中间低”分布特征。(3)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显著加剧,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在2000~2018年面积扩张迅猛,分别增加5203.43 km2和2367.31 km2,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两者重...  相似文献   
65.
海洋经济在粤、港、澳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港、澳回归以后,三地海洋事业合作的内在需求得到充分表达。CEPA破除地方贸易保护和改进贸易合作创造了新机遇。建议以8个重点领域的海洋合作作为CEPA扩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66.
况旭  刘传立  李明海 《测绘通报》2022,(3):90-95+110
本文首先基于1992-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NPP-VIIRS),参考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面积数据,对比确定灯光阈值,提取出大湾区建成区边界;然后从扩张模式、扩张速度、扩张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时空特征;最后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心1992年位于东莞市内,2019年迁移至广州市,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发展核心区域;②整区扩展区域一体化,蔓延速度有所下降,蔓延程度增强,珠三角地区向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③城市扩展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呈倒"V"发展。  相似文献   
67.
贾凯  陈水森  蒋卫国 《遥感学报》2022,26(6):1096-1111
随着遥感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对变化过程分析的精细化要求与本地算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GEE(Google Earth Engine)地理云平台的出现,解决了用户算力紧张的行业痛点。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在GEE的支持下,构建1987年—2020年年度湿地分类数据集,分析大湾区红树林的时间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扩张过程,结合连续长历时分析对变化时间点的准确识别,揭示了保护区设立与滩涂造林等工程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中的积极成效。主要结论有:(1)截止到2020年,大湾区共有红树林2174 ha,81%的红树林集中在深圳湾、淇澳岛和镇海湾;(2)大湾区的红树林经历了由平稳发展(1987年—2003年)到快速增长(2003年—2020年)的变化过程,其主要增量来源于镇海湾(40%)和淇澳岛(28%);(3)淇澳岛和镇海湾的红树林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但淇澳岛增速最快,从2002年至今面积翻了30倍,深圳湾则在早期的快速增长(1987年—2009年)后进入平稳期(2009年—2020年);(4)由于保护区设立时间较早,深圳湾成为大湾区唯一一个形成稳定核心区的红树林分布区,镇海湾虽然拥有最大的红树林面积,但林道狭窄,景观破碎,生态系统反而更加脆弱;(5)设立自然保护区和滩涂造林都对红树林面积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为大湾区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对沿海生态屏障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8.
王琪  陈炜  韦春竹 《热带地理》2022,42(2):236-246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全球航运网络航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关指标,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部港口吞吐量占比变化、港口群内部结构变化、湾区港口群参与全球八大区域航运网络格局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总吞吐量增长率达到32.3%,并且在2020年总吞吐量达到7 294万TEU,占全球的9.2%,占中国的28.3%。其中,深圳港、广州港增长速度较快;2)在参与全球航运网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以深圳港、香港港为核心参与全球八大航运区域的层级结构,湾区整体与东亚、东南亚区域联系最为紧密,与欧洲、美洲、非洲等区域的航线联系则局限于区域核心港口间的直接联系;3)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部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三港鼎立,主要业务错位化发展,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香港港、外贸港口深圳港与内贸综合大港广州港以及区域其他支线港珠海港、东莞港等港口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亟待以港口群为整体,积极参与到全球航运网络的建设中,以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未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9.
文章旨在通过系统梳理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以拓展国内区域环境治理研究,对认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深入发展以来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矛盾和探索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所启示。文章回顾了20多年以来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出区域环境治理研究的理论进展、治理模式与影响效应3个重点议题。政府和非政府主体共同参与区域层面环境问题的应对已成为环境治理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各主体之间采用了由国家政府或者地方行动者主导的协调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区域层面的环境参与受到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对资源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特色“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的组织框架,实施环境治理的地域因素、影响效应,探索促进区域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0.
通过梳理国内外场景理论的发展脉络,对场景内涵及要素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构建了包含场景要素、场景层级特征和场景规划方法在内的场景规划理论体系,从场景识别、场景构建、场景评价和场景应用视角实现了对场景规划工具的全新探索,用于指导在不同领域开展场景实践工作。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为例,基于场景规划方法挖掘湾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目标,识别出代表未来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方向的重要场景。最后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廊道构建为应用示例,初步应用场景规划方法进行场景要素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场景评价及场景应用示范等实践探索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