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01.
北京市万米网格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划分工作的经验,以朝阳区及海淀区为例,介绍所采用的网格划分及属性录入新方法,本方法旨在针对各区的不同情况,对城市万米网格划分进行补充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302.
通过对米级旋回成因的讨论,提出了用米级旋回单元厚度比值法进行旋回层序识别和层序划分的方案。在对北京西山张夏组米级旋回详细识别的基础上,采用米级旋回单元厚度法进行了层序划分,划分结果与露头层序地层学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米级旋回单元厚度比值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果比较准确,有利于提高三级旋回层序识别及划分的精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层序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303.
建筑物高度是现代化都市监测、规划、管理及各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数据,为实现建筑物高度信息的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玻尔兹曼曲线的建筑物高度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建筑物影像的光谱特性,采用多尺度分割和遥感指数分类的办法获取建筑物阴影感兴趣区域,根据玻尔兹曼曲线函数拟合获取阴影的亚像素位置,线性拟合得到阴影边界;然后,根据太阳、卫星、建筑物和其阴影的几何关系,构建高度反演模型,估算建筑物高度;最后,选择宁海为研究区,选取在轨的主流亚米级高分二号、高景一号、北京二号、WorldView-2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精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计算的建筑物高度中误差优于2.5 m,可用于一般的城市卫星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304.
贺兰山中南段奥陶系米钵山组的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兰山中南段奥陶系米钵山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砂岩SiO2平均含量为75.18%;Al2O3为6.26%~14.36%,变化范围不大,但含量较高;TiO2/MnO值为3.05~58.00,变化范围较大。K2O /Na2O 值0.63~9.13。页岩SiO2含量在68.77%~77.50%之间,TiO2/MnO值与Al2O3/MnO值都比较高,分别为21.30~51.00及大于450.00。Na2O含量偏低,部分样品<0.01%,K2O含量偏高(3.05%~4.03%),TiO2与CaO含量接近正常水平。砂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在144.80×10-6~170.57×10-6之间,LREE/HREE值为9.68~16.49,δEu为1.01~1.31,具弱的正铕异常,无Ce负异常或负异常不明显;砂岩微量元素Ni、V、Cu、Pb、Ba特别是Cr的丰度大大高于上地壳丰度。Sr及成矿元素Zn、Ga低于地壳丰度,V/(V+Ni)与Ce/La值均较高,这些数据说明本区沉积于还原、湿热环境,具有大陆型沉积特征。通过多种相关图解,均反映其物源形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带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05.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奥陶纪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宁夏天景山—米钵山马家沟组为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米钵山组为一套台地前缘斜坡重力流沉积的碎屑岩夹泥质岩、碳酸盐岩。两组地层中主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表明,两组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各组内部纵向上地球化学演化既有阶段性,又有一定的旋回性,表现为大多数元素和参数的同步增加或减少。这种时空演变规律与地层宏观特征相一致,与沉积环境相关连。  相似文献   
306.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10余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认为下沙溪庙组下部具备良好的油气储、盖组合和形成大、中型次生油气藏的务件。  相似文献   
307.
江苏如东潮滩微地貌及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如东洋口港东侧长沙镇外宽10余千米的粉砂质潮滩上进行潮滩微地貌调查,在低潮滩设置 3个沉降板,在中、低潮滩采集4个柱状样(长度92~151 cm),并对其进行垂向上的粒度和微相分析及210 Pb 测量。希望通过上述调查,揭示研究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潮滩冲淤调整状态。调查结果表 明,低潮滩尤其是低潮滩下部是微地貌变化最活跃的场所,表现为潮滩表面凹凸不平、多冲蚀洼槽,沉降板试 验结果显示低潮滩约2个月的沉积量向水边线方向显著减小;中潮滩表面平坦,微地貌相对比较稳定。柱状样 研究结果显示,低潮滩早期为向上变细的进积层序,但近期沉积物粗化,呈现退积层序,且该现象在低潮滩下 部尤其明显;中潮滩柱状样显示向上细化层序,反映稳定持续的加积和进积。柱状样的210 Pb测试结果表明,中 潮滩中部(米草滩中部) 沉积速率为4.40cm/a,中潮滩下部(米草滩前缘) 为1.85cm/a,低潮滩中部为1.54 cm/a,低潮滩下部无法获得沉积速率。该沉积速率结果还显示低潮滩退积层序的开始时间和研究区米草的引种 时间基本吻合。上述研究结果反映近30a来在人类活动尤其是米草的作用下,研究区中潮滩稳定淤积,但低潮 滩却因缺乏充足泥沙而加剧侵蚀。  相似文献   
308.
米仓山宝塔期碳酸盐岩海底峡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米仓山元坝子一带,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石学研究发现宝塔组下部存在一套与正常宝塔组多角形网纹状泥晶灰岩完全不同的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具有特征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横向上,它以透镜状形式与多角形网纹状泥晶灰岩呈明显的相变关系,宽为2—2.5km,厚29.3m;纵向上,暴露地表的部分长度达600m。该沉积体以发育多级别的、典型正粒序沉积韵律为特征,构成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为异地搬运来的生物碎屑,它们具有明显的重力流色彩,是一种浊积水道沉积,将其解释为碳酸盐岩海底峡谷。区域调查与沉积学、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海底峡谷发育于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中期,实测古水流方向指向为北西向,这与研究区总体处于浅外陆棚向深边缘海盆地过渡的古地理背景相吻合。宝塔组碳酸盐岩海底峡谷的发现,不仅为扬子地台西北缘奥陶纪古环境恢复提供了沉积学依据,同时也可以预测在研究区向西北方向可能存在海底峡谷—浊积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09.
米仓山隆升时代的沉积学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仓山地区位处上扬子北缘,既是四川盆地的北部边界,又是龙门山、秦岭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三者之间的盆山转换地带,是探讨秦岭造山带—上扬子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其隆升时代关系到四川盆地的时空边界与区域构造演化格局。通过米仓山南、北两侧侏罗纪地层沉积层序的详细对比,可以确定米仓山侏罗纪古地理地貌与隆起特点。本研究在米仓山南侧分别选取旺苍白水镇、南江赶场镇2条侏罗系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并实测米仓山北侧西乡堰口侏罗系剖面。通过3条侏罗系剖面的沉积建造、层序地层特点对比分析表明,米仓山南北两侧侏罗系总体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尤其是南北两侧下侏罗—中侏罗统下段沉积层序基本相同。这种沉积建造的可对比性表明,米仓山隆升时代至少始于中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310.
红树林内生真菌因其高盐、高温、强光照、缺氧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独特的代谢途径,进而产生了一大批种类丰富、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次生代谢产物,使红树林来源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红树林内生真菌领域中,曲霉和木霉属真菌是研究较多的两个属。本文对2018年1月—2022年10月红树林来源曲霉属内生真菌和2015年1月—2022年10月红树林来源木霉属内生真菌新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按聚酮类、生物碱类、萜类、肽类与氨基酸类化合物等分别进行总结,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