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三种蛏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蛏科的缢蛏、细长蛏、长蛏5种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足、水管)聚丙烯酰氨垂直板状不连续电泳,研究了醇脱氢酶、苹果酸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5种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三种蛏相应的酶带迁移率组成分布有明显种属差异,三种蛏的种属差异明显大于组织间差异。不同种间的个体其酶谱表型有稳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有关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差异所造成的。可利用其酶谱表型具有种特异性作为一种蛋白分子标记,应用于蛏科物种的鉴定上。  相似文献   
62.
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我国南海北部近海主要渔获物之一。根据2014—2017年对南海北部开展的8个航次近海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荚鱼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关生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 荚鱼总体布局以低密度为主, 高密度海域较少, 季节性集聚特征明显, 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荚鱼空间分布具有极强的空间异质性, 空间结构性比例均在75%以上, 变异模型以高斯模型为主, 空间相关距离(变程)大约在0.52°左右, 且季节性特征明显。对地统计参数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荚鱼资源密度越大, 空间异质性特征越明显。通过统计各向分维值分析荚鱼各向异质性特征, 发现西北—东南向的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 表明该方向的海洋动力过程将对荚鱼洄游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此外, 基于克里格插值分析, 发现荚鱼呈西南—东北向洄游分布规律, 空间布局呈片状和斑块状, 且易受极端气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63.
再论石炭-二叠系界线及古地磁学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滇东南八宝附近的安乐剖面,是石炭-二叠系界线地层的典型剖面,沉积连续、单相、富含牙形刺、类、四射珊瑚和腕足类化石,以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带之底作为二叠系的开始,Pseudoschwagerina uddeni带稍高于这一界线。我们建议石炭-二叠系界线必须建立在沉积连续、单相,化石类型多样、丰富的剖面上,为了尽可能接近假希瓦格亚科分子的始现界线,以牙形刺Streptognathldus elegantulus到St.elongatus演化系列中St.elongarus始现作为界线,这一界线大致相当于前苏联阿舍林阶的底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该剖面的第3层底部,在长期的基亚曼极性段中存在着一个短暂的正极性亚带,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它与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的始现相一致,强烈支持上述生物界线作为石炭-二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64.
李云飞 《云南地质》2009,28(2):113-118
初步查明测区侵入岩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构造环境。解析德母拉岩带、阿扎贡拉岩带,按花岗岩类的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将测区花岗岩划分为三缅村、瓦根2个序列及7个单元,归于侏罗纪、白垩纪两大岩浆活动期。  相似文献   
65.
简谈李四光教授追求真理的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汲清 《第四纪研究》1989,9(3):201-204
本文主要表彰李四光教授在科学研究上追求真理的精神,并略述他治学的方法和态度。文中举两个实例来说明问题,一个是他在壮年时期进行(蜓)科的研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个是他一生从事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实地调查和室内研究。  相似文献   
66.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宇坤  杨湘宁  刘家润  董琳  朱李鸣  林春明 《地层学杂志》2004,28(4):326-330,i002,i003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实测地层剖面中含类化石 8属 2 1种。就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及属种分异度等而言 ,宗地剖面与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相同 ,均以 Staffella与 Pseudoendothyra为标志 ,但宗地剖面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较高 ;在类动物群物种主要构成类群上 ,宗地剖面与云南广南小独山剖面情况较为相似 ,皆以 Pseudofusulina与 Schwagerina分子共同繁荣为特征 ,但属种分异度相对较低。宗地剖面隆林期沉积环境总体上类似于开阔台地环境 ,但与典型的台地边缘及滨海边缘沉积环境相比 ,其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能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7.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构造背景,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1,43(9):48-58
智利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5个环境因子在不同模态中对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探讨模态变动对补充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模态(1971-1980年)更多的受捕捞因素的干扰;第2模态(1981-1990年)厄尔尼诺对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概率最高;第3模态(1991-2001年)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第4模态(2002-2015年)厄尔尼诺为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对比不考虑模态变动的分析结果,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不同模态的分析结果对智利筴鱼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认为,智利筴鱼补充量变动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模态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推测年代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期交替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诱发智利筴鱼补充量发生模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未来智利...  相似文献   
69.
丛生竹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是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一种重要植被,其地下根系力学性能好坏是影响林固土力学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丛生林地下根系的抗拉力学特性,利用自制的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野外便携实验系统,对料慈、绿、龙、香4种丛生根系进行了现场拉伸实验,测量这4种丛生不同直径根系的抗拉力、应变,并通过计算得到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4种丛生根系最大抗拉力与根直径的关系呈幂函数正相关增长,抗拉强度与根直径的关系呈幂函数负相关增长。根系平均抗拉力分别为料慈(59.47 N)、香(58.65 N)、龙(43.51 N)、绿(40.80 N),平均抗拉强度依次为龙(30.24 MPa)、料慈(23.14 MPa)、绿(22.83 MPa)、香(18.14 MPa),平均极限应变较为接近,在14%~18%之间,平均弹性模量值为龙(169.86 MPa)、料慈(166.37MPa)、绿(158.36 MPa)、香(135.56 MPa),最高峰值达到350 MPa。4种丛生相比,龙根系的综合抗拉力学性能最好,其次是料慈和绿,最后是香。与常见造林树种油松、落叶松、白桦相比,丛生根系具有较好的抗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0.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大规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中8个航次4个季节的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生物学测定资料,运用FAO开发的最新体长频率数据分析软件FiSATⅡ对筴鱼的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应用Beverton-Holt模式对南海北部筴鱼的最新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筴鱼的叉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2.282 8×10-5L2.915 4.(2) 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近叉长L∞=31.2 (cm),渐近体重W∞=426.5 (g),生长系数K=0.42,t0=-0.376.(3) 总死亡系数Z=2.15,自然死亡系数M=0.91,捕捞死亡系数F=1.24,开发率E=0.58.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南海北部筴鱼的最佳可捕规格为叉长14.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