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8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实验研究分别采用益母草的根、茎、叶的0.10、0.25、0.50、2.00、1.00g/L和水苏碱的0.20、0.40、0.60、0.80、1.00g/L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0.001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益母草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处理液浸杀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化水浸液和浓度达0.60g/L以上的水苏碱处理液均可达到100%的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通常使用浓度0.001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不过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的毒效较氯硝柳胺略慢,用0.001g/L氯硝柳胺溶液处理钉螺2~3d可达100%的死亡率,而用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水溶液处理需要3~5d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叶>茎>根。(2)钉螺趋避性研究表明,水苏碱和益母草根、茎和叶的处理液对钉螺具有明显的驱逐作用,而盐酸益母草碱几乎没有作用。(3)并对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由此获得化感作用植物益母草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哲斯组宏体化石新发现和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方俊钦  赵盼  徐备  邵军  汪岩 《岩石学报》2014,30(7):1889-1898
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表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南部哲斯组下部为一套滨浅海相地层,上部逐渐向陆相地层转变,代表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在西乌珠穆沁旗西南毛登地区前人发现放射虫的哲斯组相同地点和层位发现了宏体的腹足类螺化石及双壳类化石,环境分析表明这些宏体化石应形成于近岸的潮间带或潮下带水体。对中二叠统哲斯组地层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表明哲斯组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以浅海相和滨浅海相为主体,而非深海洋盆。  相似文献   
13.
塔形马蹄螺(Tectus pyramis), 海洋软体动物, 广泛分布于中国深圳大鹏湾、海南岛、西沙和南沙群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文章采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对来自深圳(SZ)、三亚(SY)和西沙(XS)的塔形马蹄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测序共获得115.74Mb读长数据, 平均测序深度为337.87倍, 测序质量值(Q30)平均为94.07%。研究获得118679个多态性SLAF标签, 获得846502个高度一致的群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 其中有155个显著差异SNPs。3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值分别为0.1441~0.1611和0.2537~0.269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048~0.2176。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将45个个体大致分为3个类群, 每个群体的所有个体都可以聚类成一个类群。SZ和SY群体的遗传结构相似, 遗传距离最低(0.2510), 遗传分化系数Fst值最低(0.0818)。但XS与其他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明显, 尤其是XS和SZ群体(Fst=0.1868)。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可能与海流和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芋螺科 Conidae 标本, 以及近年来在南海补充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发现隶属于芋螺属 Conus 的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 锈色芋螺 Conus ferrugineus Hwass in Bruguière, 1792, 标本采自西沙群岛。文章描述了该种的外部形态, 查明了其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特点, 并与相似种犊纹芋螺 Conus vitulinus Hwass in Bruguière, 1792 进行了比较, 通过壳口内面前沟部位的颜色可将两者区分开: 锈色芋螺呈白色, 而犊纹芋螺呈紫 (褐) 色; 同时对这两个相似种的其他区别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3种经济螺体内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样品湿法消解消化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大口乳玉螺扁玉螺、亮螺的肌肉、肝脏、性腺3种器官组织中的As、Pb、Cd、Zn等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种类的螺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各种螺的重金属污染反映其受污染程度和食用价值.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不同种类水产品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3种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3种螺的As都超过了“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他的3种重金属含量也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两个标准”.  相似文献   
16.
珠母贝人工繁育优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水泥池分别进行了移池培育、不同种类附着器、光照强度、水流和冲洗对珠母贝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的研究,结果表明:附着密度为2.18个/cm~2±0.50个/cm~2时,移池培育,其变态幼虫密度为0.95个/cm~2±0.13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0.41个/~2±0.08个/cm~2,移池培育显著提高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附着板、附着绳、网片、小石块变态幼虫密度分别为0.70个/cm~2±0.08个/cm~2、1.38个/cm~2±0.15个/cm~2、0.97个/cm~2±0.12个/cm~2、1.04个/cm~2±0.28个/cm~2,稚贝存活密度分别为0.36个/cm~2±0.06个/cm~2、0.62个/cm~2±0.07个/cm~2、0.45个/cm~2±0.07个/cm~2、0.60个/cm~2±0.08个/cm~2,附着绳显著提高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光照强度为300~600 lx时变态幼虫密度为0.87个/cm~2±0.07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0.45个/cm~2±0.08个/cm~2,强光不利于幼虫的变态和稚贝存活;水流速为2.3 cm/s时变态幼虫密度为1.08个/cm~2±0.07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0.87个/cm~2±0.07个/cm~2,冲洗的变态幼虫密度为1.64个/cm~2±0.19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1.00个/cm~2±0.12个/cm~2,水流或冲洗显著提高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评价和考核湘江长沙段各洲滩近几年来采取的不同灭螺措施对洲滩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螺情的影响,采用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查螺方法,2003~2008年对湘江长沙段20个有螺洲滩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与2003年相比,活螺洲滩数、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和活螺率分别下降了40.00%,99.10%,99.74%,51.09%.经统计学处理,各洲滩有螺框出现率(Z=91.560 2,P<0.01)、活螺率(Z=65.133 2,P<0.01)不相同,但年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0个有螺洲滩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5个,占有螺洲滩总数的25.00%;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逐年减少,感染性钉螺的平均密度和感染率逐年降低,2007~2008年所有洲滩无感染性钉螺分布.湘江长沙段有螺洲滩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中,药物与环改灭螺相结合的效果远好于单纯的药物灭螺.各种环改灭螺措施,又以抬洲降滩、翻耕垦种的灭螺效果更持久,更彻底.  相似文献   
18.
以5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Hg2+、Cr6+、Cu2+、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Cr6+、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明显滞后于Hg2+、Cu2+;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Cr6+、Zn2+,其对中华鳖稚鳖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98、16.42、28.90和91.88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积死亡概率与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重金属离子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Hg2+、Cr6+、Cu2+、Zn2+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中华鳖稚鳖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种类及其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饵料对真鲷稚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仰杰  郑金宝 《台湾海峡》1998,17(A12):29-33
采用6种饵料分别投喂秋冬季生殖真鲷的稚鱼,12d后测定其成活率、全长、体重和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投喂鲜活轮虫或枝角类,真鲷稚、幼鱼的成活率最高、生长快、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低;投喂冰冻的枝角类,真鲷稚、幼鱼的成活率也较高,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也很低,但生长较慢;采用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稚、幼鱼生长快,但成活率最低,且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最高。投喂经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20.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