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1678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498篇
地质学   4764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结合汶川8.0级地震资料,利用神经网络原理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选取地震灾害、斜坡灾害、地面变形、斜坡分布特征4个指标作为输入,选用地质灾害危险度和分级2个指标为输出,引入粒子群算法对BP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获得了BP网络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PSO-BP网络模型不但能克服BP算法收敛速度慢和易陷于局部极小的缺陷,而且计算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对地质灾害的评价、防范和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李秋香 《地球》2012,(7):72-74
6月9日,中国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经过5年建设,在阳原县正式开馆,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展示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和完整揭示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序列的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于2007年7月破土动工,占地20亩,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  相似文献   
993.
蓝颖春 《地球》2012,(9):72-73
《易经·系辞下传》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状。"其意是住宅的根本用意,在于给人一个能够静默、养气、安身立命,阻隔外界,包容自我的空间。古代住宅建设一般要选择依山傍水,从理论上讲,依山就是可以靠山,能取得丰富的生活资源;傍水则是靠近水源,可利用其灌溉、洗涤、食用等。  相似文献   
994.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西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何文贵  袁道阳  刘白云  刘兴旺 《地震》2012,32(1):136-143
西秦岭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大型活动断裂。 通过卫片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 认为断裂西端活动性仍很强烈, 并发现切龙沟一带全新世活动特征明显。 结果表明, 全新世以来西秦岭北缘断裂西端至少有2次古地震事件, 说明断裂经过土房村以后活动并没有停止, 而是继续向西延伸, 最后终止于甘加盆地。  相似文献   
995.
考虑了高山峡谷基岩场地的深度衰减效应,假设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所在位置,选用攀枝花—会理地震波,通过基线校正和高频滤波作为实际地震动输入,利用FLAC3D软件对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进行了地震水平加速度传播特性的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厂房周围监测点水平加速度时程和输入地震水平加速度时程相似,但存在0.08~0.12s的滞后时差,输入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向上传播时具有放大效应,在洞室群附近放大两倍左右。所得结果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传播特征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豫西济源盆地位于秦岭造山带北部, 是三叠纪-侏罗纪秦岭造山带的同造山盆地.对济源盆地中三叠世-中侏罗世6个组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的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 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以下区间: 2.9~1.7 Ga、1.6~1.0 Ga、1.0~0.8 Ga、800~650 Ma、520~380 Ma、350~245 Ma和~220 Ma, 其中除了2.9~1.7 G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外, 其他几个年龄段的锆石则主要来自于秦岭造山带, 并且显示出随着地层年龄的逐渐变新, 碎屑锆石年龄有逐渐变老的趋势.在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样品中, 主要年龄是350~245 Ma, 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样品中, 1.6~1.0 Ga、1.0~0.8 Ga、800~650 Ma和520~380 Ma则逐渐增多, 到了中侏罗世晚期, 1.6~1.0 Ga和520~380 Ma依然存在于样品中, 并且还发现了~220 Ma年龄.碎屑锆石年龄结构指示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经历了由年轻的盖层到较老的基底的去顶过程.并与合肥、黄石盆地的碎屑锆石数据对比发现, 早侏罗世时, 去顶强度东强西弱; 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或晚三叠世岩体可能暴露于早侏罗世, 而西部则到了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97.
孟恩陶勒盖大型银铅锌矿产于晚二叠世花岗岩杂岩体中心部位,矿床的主要容矿构造为一组沿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向东收敛的脆性断裂带.成矿作用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44条脉状矿体,按容矿构造分布划分为上、中、下3个矿脉群,其中主矿体9条,较大分支矿体9条,主矿体上下盘小矿体26条.矿床自下至上,具锌矿石-银铅锌矿石-银铅矿石的明显分带性.工业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深红银矿、黑硫银锡矿、自然银,主要有益组分为锌、铅、银,主要伴生有益组分有铟、镉、镓、铜、锡、金.矿床成因初步认为是裂隙充填脉状银铅锌多金属中温热液型,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998.
马来盆地前I群(即J、K、L、M群,渐新统—下中新统)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①发育多期有利于成藏的构造运动:前中新世伸展断裂阶段,湖相烃源岩大量发育;早、中中新世构造沉降阶段,并伴随盆地反转,形成前I群油气系统的储盖系统;②烃源岩优越:烃源岩为湖相富含藻类的页岩,成熟度较高,有机质含量较高;③储集层丰富:K群储集层为辫状河砂岩,J群储集层为河口湾河道砂岩和潮间砂岩;④盖层良好:主要盖层为盆地海侵期沉积的前J群三角洲—浅海相泥岩,次要盖层为K、L和M群内的湖泊相泥岩;⑤油气运移通道畅通:上倾侧向运移为主;⑥有利的生储盖组合: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的组合方式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前I群油气系统位于马来盆地的东南部,以生油为主。分析认为盆地的油气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的分布、质量和成熟度以及构造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和油气运移方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9.
群发性是风浪破碎的显著特征,最近的研究表明风浪破碎研究应该基于波群而不是单个波。本文探讨破碎波群区别于非破碎波群的显著特征指标。依据一系列风浪破碎实验数据,采用多种判据与实验现场目测的破碎标记信号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破碎波群与非破碎波群,考查波群特征量、单个波几何特征量、局地破碎判据指标、波包络几何特征量以及波群能量结构特征量等5大类28个指标在破碎波群与非破碎波群上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波陡、峰前波陡、瞬时波面斜率、运动学判据指标和动力学判据指标等在破碎非破碎波群上的分布几乎没有交叠;后两者尤为理想,分布明显分离,是破碎波群区别于非破碎波群的显著指标;而其它各指标在破碎波群非破碎波群上的分布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叠,不能单独依据它们区分破碎波群与非破碎波群。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分块矩阵在除环上群逆的表示,在证明中使用的引理并不能根据所给条件判定得到分块矩阵群逆的存在性,采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在原有题设中添加了一个条件,证明了分块矩阵的群逆存在,从而更正了定理内容。利用一个新引理和分块矩阵的子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证明得到2×2块矩阵在除环上群逆表示的一个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