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952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21.
2003年夏季临安地区大气气溶胶离子成分的尺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中利用2003年夏季在浙江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资料,分析了临安的气溶胶质量浓度、离子成分的尺度分布特点及主要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结果显示,该期间临安气溶胶主要以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为主,约占总质量浓度的66%,其中粒径小于0.65μm的粒子可达总质量浓度的50%,远高于其他各级尺度段上的粒子浓度。与质量浓度分布相似,可溶性无机离子成分主要集中在粒径小于2.1μm(记为PM2.1)的细粒子中,PM2.1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约占所有尺度段(包括所有5级)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的88%。其中粒径小于0.65μm的亚微米粒子中的离子质量浓度是细粒子的主要部分,占所有尺度段上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的77%。SO42-,NH4+和K+是PM2.1中决定性的离子成分。相关分析和离子平衡表明,PM2.1中SO42-与NH4+和K+有很高的相关,在粒径小于0.65μm的亚微米粒子中,非海盐硫酸盐(Nss-SO42-)主要为(NH4)2SO4,由气-粒转化产生;而在粒径为0.65~2.1μm尺度段,Nss-SO42-除(NH4)2SO4外,可能还有K2SO4,Na2SO4等存在。  相似文献   
922.
水产品中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并建立了水产品中的7种多氯联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鱼、虾、贝、蟹、甲鱼等多种水产动物中多氯联苯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7种多氯联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1.0~20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鳕鱼和牡蛎样品中添加1.0ng/g的多氯联苯标准液时,多氯联苯的回收率为81.33%~85.33%;相对标准偏差为7.33%~9.21%。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3ng/g。另外,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使用硅胶净化柱,缩短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减少了试剂消耗,提高了回收率。  相似文献   
923.
目的:建立芪芍化纤柔肝汤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赤芍、黄芪、当归、丹参进行鉴别;采用C18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l.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测定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在0.01701~0.4252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为1.2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芪芍化纤柔肝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24.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甲醇(90∶10),流动相B: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54 nm。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及17批样品的测定,建立了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3个产地17批黄芪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在0.92以上,各产地黄芪药材有一定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0%,说明这3个主成分包含了被分析样本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按产地将17批黄芪药材聚为3类。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和控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25.
称量滴定法分析硫酸根含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依据茜素红容量法滴定硫酸根的原理,采用称量滴定法分析硫酸根含量,考察了滴定速度、指示剂浓度、醇含量、p H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确定了基本滴定条件后对实验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加标回收进行了测定。消除了共存离子(Na+、NH+、K+、Mg2+、Li+、Ca2+、CO2-3、B4O2-7)存在时对硫酸根含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当测定硫酸根含量在19~103 mg范围内,均可使分析精度为±0.3%。  相似文献   
926.
佟玲  杨佳佳  吴淑琪 《岩矿测试》2012,31(6):1021-1027
对于复杂基质的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GC - MS)不能满足当前痕量水平分析的要求,串联质谱已发展成一种有机分析测试的成熟技术可应用于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GC - MS - MS)分析植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的方法,通过对植物样品(圆白菜、菠菜、胡萝卜、橘子)分析,系统比较了GC- MS-MS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和气相色谱-选择离子-质谱( GC - SIS - MS)三种分析技术的检出限、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确认了分析方法的适用性.GC- MS-MS方法的检出限为0.03~0.29 ng/g,大部分化合物均低于GC -ECD的检出限,是GC - SIS -MS检出限的0.4倍.GC- MS-MS分析表明,圆白菜不含反式-氯丹,排除了GC-ECD的假阳性检出;检测胡萝卜等基质复杂、净化困难的样品,GC- MS-MS也表现出良好的定性定量能力;检出低含量水平样品菠菜含有0.26 ng/g六氯苯,而气相色谱未检出,表明GC- MS-MS显著提高了分析灵敏度,能够对样品中低含量的化合物进行准确定量.在三种分析技术中,GC- MS-MS在样品的准确定性、复杂基质样品分析灵敏度、低含量水平准确定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能够应用于复杂样品检测结果的确证.  相似文献   
927.
肖刚 《岩矿测试》2012,31(6):1033-1036
我国环境污染调查评价测试项目中开展了大量有关土壤中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工作,多种有机污染物同时分析测试的方法是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为提取剂,采用加速溶剂提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六氯苯等9种有机氯及敌敌畏等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方法回收率为79.1% ~ 107.7%,相对标准偏差为3.62% ~9.94% (n =7),检出限为0.02 ~ 0.45 μg/kg.本方法将两类农药同时提取且实现了各组分的完全分离,拓展了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传统的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至20 min,提取溶剂体积降至50 mL,缩短了分析时间,降低了成本,精密度和回收率能够满足全国环境污染调查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928.
近年来地下水、土壤和沉积物等介质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分析方法的改善主要集中在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条件等方面,而探讨布点、采样等方面的整套方法较少。本文建立了一套适用性较广的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22种有机氯农药和8种多氯联苯,方法检出限为0.09~0.48 ng/g,平均空白回收率为58.7%~133.7%。针对布点、采样、运输、保存、提取、净化、浓缩、仪器测试、数据处理和提交报告整个过程阐述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对提取、净化、测试等多个环节提供了两种或更多的选择,使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本文提出,布点前应根据踏勘样品和前人资料考虑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样品的布点、采集和制备均需选择样品,它们共同决定了样品的代表性;分析方法要灵活运用,对于很少检出的目标化合物可采用允许共峰但分析快速的方法,如果有检出再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分别测定;样品的测定序列不应为了节约分析成本而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929.
为了研究祁连山大雪山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附近采集46个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 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样品的阴、 阳离子中, SO42-、 NO-3、 Ca2+和NH+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μg·m-3、 0.38μg·m-3、 0.73μg·m-3和0.22μg·m-3, 累计约占到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可溶性离子浓度呈现出春夏季节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的特征, 夏季的浓度最高, 其次是春季、 冬季和秋季. Cl-、 Ca2+、 Na+和Mg2+之间的相关性极高, SO42-和NO-3与大部分阳离子的相关性都很高, 说明大部分硫酸盐是来自于中亚沙尘源区的自然源, 而并非是通过人类活动造成的一次污染物通过二次反应过程得到的. NH+4仅与SO42-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 该地区NH3主要中和了大气中硫酸并生成(NH4)2SO4.该地区的大气环境主要来源于自然源的影响, 但夏季风期间人为污染排放已经不可忽视, 这也得到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的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930.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强震前后的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离子温度(Ti)、 VLF电磁场单频点频谱数据探索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 2010年1月12日海地MS7.3和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等3次强震前后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结果发现, 汶川地震前3天(5月9日)震中北偏西方向离子温度明显升高, 震前4天(5月8日)VLF磁场低于200 Hz的频段范围频谱在震中2°以内有明显突升; 智利地震前9天(2月18日)震中北东方向离子温度有剧烈扰动, 震前4天(2月23日)VLF磁场100—160 Hz频段范围内出现突升; 海地地震震前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异常现象, 但地震发生当天(震后约4—5小时)的Ti, 40—160 Hz频段电场频谱, 以及120—480 Hz磁场频谱均有明显突升, 应为地震发生后能量释放所引起. 分析认为, 不同地震由于发震机制等各种情况的不同, 其地震前后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本文研究的异常变化是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引起的, 但在数据处理中已尽可能排除了太阳、 地磁等因素的影响, 并且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经验吻合, 因此本文发现的异常可能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