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85篇 |
免费 | 4631篇 |
国内免费 | 65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3篇 |
大气科学 | 182篇 |
地球物理 | 2419篇 |
地质学 | 28874篇 |
海洋学 | 1926篇 |
天文学 | 71篇 |
综合类 | 4071篇 |
自然地理 | 10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1篇 |
2023年 | 763篇 |
2022年 | 960篇 |
2021年 | 950篇 |
2020年 | 804篇 |
2019年 | 947篇 |
2018年 | 679篇 |
2017年 | 692篇 |
2016年 | 864篇 |
2015年 | 1076篇 |
2014年 | 2133篇 |
2013年 | 1368篇 |
2012年 | 2078篇 |
2011年 | 2070篇 |
2010年 | 1727篇 |
2009年 | 1891篇 |
2008年 | 1752篇 |
2007年 | 1470篇 |
2006年 | 1482篇 |
2005年 | 1353篇 |
2004年 | 1122篇 |
2003年 | 1106篇 |
2002年 | 1014篇 |
2001年 | 1058篇 |
2000年 | 999篇 |
1999年 | 928篇 |
1998年 | 997篇 |
1997年 | 991篇 |
1996年 | 828篇 |
1995年 | 887篇 |
1994年 | 749篇 |
1993年 | 706篇 |
1992年 | 771篇 |
1991年 | 758篇 |
1990年 | 600篇 |
1989年 | 464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3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4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9篇 |
1965年 | 9篇 |
1948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J. C SHENG 《地质学报》1949,(Z1):105-109,178
INTRODUCTIONThe specimen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were collected in 1939 by the late Mr. T. Y. Hsu and Mr. C. S. Pien from the Maping limestone exposed E of Tuikoshan, Chengkung district, Central Yunnan. All specimens belong to Zellia, a subgenus of Pseudoschwagerina; three forms may be referred to known subspecies while two are new. 相似文献
102.
湘西南采金“信”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湘西南民间开采脉金的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很多识别金富集的标志,简称“信”。本文收集列举了25种“信”,并相应地作了地质解释,评估了含金情况。从金的地球化学特性,论述了“信”与金富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3.
起伏地形为中国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查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在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外起伏地形的影响仍然存在。目前,对地形影响的分析大多从测道曲线图或者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定性判断,较少从整个观测时间段内量化评估地形影响的程度。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带地形条件下矩形回线源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在源外构造了山脊、山谷地形,将地形与发射源的距离、大地电导率、异常体电导率作为变化参数,给出了整个观测时间段内在不同接收点处地形造成的相对误差分布,从而分析了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内,随着与发射源距离增大,地形作用减弱,受影响区域也推移到较晚期时间段上;随着大地电导率增大,地形主要影响区域会推移到较晚期时间上,但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相同几何尺寸的山谷地形比山脊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更大;地形、异常体对电磁响应的影响可以分离,如果异常体产生的二次场比较强,地形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地形影响。研究结果为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地形效应的识别与后期处理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南部构造复杂,其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不明确。综合运用岩芯、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断陷湖盆古新世—始新世的构造活动、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凹陷西南部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发育孔店组末期、沙三段末期、沙一二段末期等3期构造活动,多次隆升剥蚀形成3个关键层序界面,控制整个湖盆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的层序结构和古地貌形态。古新世—始新世主要发育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以及湖底扇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其分布受古物源、古地貌、断裂活动等因素制约。在古新世孔店组沉积裂陷早期,湖盆范围小,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和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湖盆中心发育湖底扇沉积,晚期湖盆逐渐萎缩;始新世早期的沙三段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加强,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物源供应减弱,湖盆洼陷区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始新世晚期沙一二段裂后沉降期,辫状河三角洲进积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局部地貌高位置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不同时期构造差异活动与物源供给共同制约着该区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也导致了与渤海海域其他构造区沉积充填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在第五卷第一期的地球物理学报上,我们曾讨论介质的磁化率与包裹体形状的关系,但是对于介质磁化率与包裹体浓度的关系没有详细讨论。在本文中,将根据巳知的材料,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作为“介质的磁化率与包裹体形状的关系”一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黑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段,是一个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钼矿床。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第Ⅰ、Ⅱ、Ⅲ阶段均可见水溶液包裹体(L+V型)、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和含CO2包裹体(C型);而第Ⅳ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L+V型)和纯液相包裹体(L型)。成矿流体演化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30~430,320~360,280~340,180~240℃,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对应的盐度w(NaCleq)分别为5.86%~54.10%,4.07%~51.70%,3.23%~46.20%和0.70%~9.08%,也逐步降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为17~58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约为1.7~5.8km。成矿流体的δ18Ow值为-5.8‰~4.2‰,δDW值为-139.8‰~-127.2‰,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合流体。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使CO2大量逸出,导致流体还原性增强,造成大量MoS2的沉淀而形成钼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