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叠瓦构造是一种常见的沉积构造.但至今对其研究还主要局限在砾石中,其实在砂级沉积中同样可以发育叠瓦构造.山东青岛灵山岛造船厂-千层崖一带主要发育一套细粒沉积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其中发育多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发育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纹层最多可达200~300层,纹层厚度大部分在0.3~0.4 mm,最薄不足0.1 mm.叠瓦构造倾角0°~90°,平均40°~50°,远大于河床砾石叠瓦构造的倾角(约34°);不同特点和成因的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倾角统计分析参数明显不同,与颗粒的板片性、颗粒的分选及形成介质的动力条件有关.灵山岛多处剖面发育多尺度软沉积变形构造;槽模、重荷模和沟模等也常见;碳屑非常发育,常常与细碎屑构成厚数毫米、长数厘米到十余厘米的细脉;镜煤透镜体常见,在灯塔剖面约有15~20层黑色含煤细脉泥岩薄层.通过对灵山岛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研究,发现叠瓦构造远非只能用于古流分析,它分布的广泛性及提供的流体性质、运动特点和沉积环境等信息是其他任何沉积构造难以项背的.三角洲间湾和前缘较深水自生底流(bottom flows)或冬季河流冷水(密度大于深部湖水)注入三角洲间湾或前缘形成的"贴地"底流也是形成纹层控制的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重要介质和营力.结合沉积构造和岩性、岩相组合研究,认为灵山岛的沉积岩是在内陆较浅水三角洲环境中形成的,而不是深水环境,更不是海底斜坡,与板块碰撞无关.  相似文献   
82.
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烃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勘探,至今尚未突破。目前证实侏罗系杨叶组和康苏组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进行了剖面测量、样品采集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若参1井、若参2井和且地1井等3口钻井资料、样品分析数据,开展了塔东南瓦石峡凹陷下侏罗统康苏组烃源岩岩性、空间展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瓦石峡凹陷康苏组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厚度为60~140 m,占地层厚度的25%,若参1井和红柳沟老煤矿一带有机质丰度较高,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为1. 2%~4. 4%、碳质泥岩的为5. 0%~39. 6%,干酪根为Ⅱ2-Ⅲ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与盆地周缘同时期沉积烃源岩相比,塔北库车坳陷烃源岩生烃潜量相对高于塔东南瓦石峡凹陷,塔西南喀什凹陷库兹贡苏等剖面则较差。因此,研究认为瓦石峡凹陷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其中若参1井东南部深凹区和红柳沟老煤矿-其格勒克山前洼陷区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83.
湘西南红黏土路堤填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的湘西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由于特殊的气候及地质条件,广泛分布着由碳酸岩风化形成的高液限红黏土。红黏土天然含水率高,又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大孔隙比和结构性强的特点,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较为困难。结合该地区公路建设,开展了红黏土填料含水率、松铺厚度、碾压机械等多种工况组合下的现场碾压试验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求适合红黏土填料的碾压工艺,提出兼顾土体碾压效果和路堤填筑质量的压实控制建议。研究表明,压路机选用凸块振动碾、填土松铺层厚度控制在25~30 cm、土体含水率控制在大于最优击实含水率2%~5%范围时,现场碾压效果较好,压实土体也将具有较为稳定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84.
文章论证说明,采用静力栽荷试验测定回填土夯碾后的力学性质,应该以回填土层在某荷重下的沉降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为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长度基线的3种校准方式,分析了因瓦尺和光电测距仪校准基线的不确定度,在1 000 m距离上,二者都能达到1 mm的扩展不确定度(k=2)。用3台精密测距仪在芬兰、北京、郑州、成都等地基线场的6期实验数据,说明维塞拉基线、因瓦尺基线、光电测距基线三者之间存在3 mm/km的系统性差异,提出了解决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近EW向延伸2000多公里, 它构成了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重要地质边界。康西瓦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呈WNW-ESE向延伸约 700km。文章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印度遥感卫星5.8m分辨率)和数字高程地形模型(DEM)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观测,对康西瓦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沿断裂带发育的系统错断水系、错断冲积扇、挤压脊、走滑拉分盆地等典型构造地貌特征表明,该断裂晚第四纪经历了强烈的左旋走滑活动。同时,研究还揭示沿康西瓦断裂发育了一条长约80km的地表地震破裂带,最大同震左旋水平错位为4m,估算产生该地表破裂带的地震是一矩震级为Mw7.3的大地震。 另外,文章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左旋错位距离,估算出康西瓦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长期走滑速率为8~12mm/a,远低于早期估算的20~30mm/a,但是与阿尔金断裂带中、东段的地质估算结果9±2mm/a及GPS测量结果9±4mm/a接近。  相似文献   
87.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Bolterskardet湖(78°06′N,16°01′E)发育了完好的纹层沉积。纹层显微研究及137Cs年龄数据表明该湖的纹层为年纹层(Varve)。纹层层偶由暗色的粉砂层和浅色的粘土微层组成。其形成机制为:在短暂的湖泊开封期,积雪及冰川的融化,携带大量的碎屑物在湖泊中沉积下来,形成颗粒较粗的粉砂层;而颗粒极细的粘土,形成于湖泊结冰后的静水环境。浅色的粘土微层是区别、鉴定年层偶的重要标志。较高的沉积速率、长期冰封、明显的季节水文特征以及封闭的地貌环境是该湖形成纹层的主要原因。Bolterskardet湖纹层厚度与夏季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8.
休瓦促W-Mo矿床位于滇西北义敦-格咱岛弧中部,为一中大型斑岩岩浆热液矿床。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对该区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于富碱岩浆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成因、动力学背景、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等方面,但对岩浆成矿作用构造应力场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文中对休瓦促W-Mo矿床东、西矿区重点坑道和剖面开展构造岩相蚀变特征解析研究,并结合锆石U-Pb、Lu-Hf和O同位素特征,认为休瓦促花岗岩体为一个两期复式岩体,以近S-N向F4断层为界可分为东、西矿区。东矿区以晚三叠世(212~201 M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西矿区以晚白垩世(85.6~84.4 Ma)似斑状石英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西矿区W-Mo矿床寄主石英二长花岗岩锆石原位U-Pb、Lu-Hf和O同位素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0.18±0.80) Ma (LA-ICP-MC U-Pb),εHf(t)和δ18O值分别为-4.49~-8.07和5.98‰~7.45‰,Hf同位素TDM2模式年龄分别为1 432~1 239 Ma,结合前人地球化学特征资料,推知晚白垩世石英二长花岗岩物质来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融熔作用。对矿区135个晚白垩世石英二长花岗岩岩脉和白钨矿辉钼矿石英脉产状数据进行区域构造解析研究,可判断义敦-格咱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为NE-SW向伸展。综上所述,义敦-格咱地区晚白垩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NW-SE向延伸的新特提斯洋盆俯冲作用致使先存古特提斯-中特提斯碰撞造山加厚下地壳减压部分熔融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9.
浙江江山砚瓦山组瘤状灰岩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江山地区砚瓦山组瘤状灰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机理复杂多样,一般可划分出五种岩石类型,即压扁瘤状泥灰岩、揉皱角砾状泥灰岩、压溶瘤状灰岩、干裂角砾状灰岩和粗砾屑灰岩。瘤状灰岩形成于碳酸盐台地浅水部位,水体为半浑浊。其发育程度及其层位的区域变化规律表明,泥质浑水系来自海盆东侧的华夏古陆。  相似文献   
90.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地块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榴闪岩、蓝晶石榴铝直闪石片岩等高压变质岩组合,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其经历了快速俯冲碰撞后又快速折返(抬升)的动力学过程.以新发现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新的划分,建立了构造形迹的变形序列.初步查明测区至少发育有3级古夷平面,将成山运动、地貌变迁、水系演化等新构造运动划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