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745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介绍了Windows CE的特点,阐述了如何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多线程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PDA和GPS OEM板的通信。该通讯方法适用于PDA与其它设备进行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32.
介绍并讨论了现代地震学时期发生的最大大陆板内地震的1000多次余震的空间分布。其数据是由8台便携式数字测震仪组成的台网在主震后17天开始用3周时间记录的。我们已计算了高质量的单一事件位置,所基于的是由这个地区震级为2-5 的地震确定的一维速度模型。余震定位揭示出活动集中在一个近东走向的向南倾斜的面上,呈梯形分布。活动带沿走向逐渐变短,从深度约为5 km的浅部长度约为45 km到 35 km的深度不足25 km。整个破裂区面积约为1300 km2。我们估计主震的静态应力降为16±2 MPa。余震扩展到几乎整个地壳,集中在10 km深的上地壳,和约26 km 深的下地克。断层破裂没有在地表出露,也不知道它在2001地震前是否是活断层。余震数据与布季主震一致,主震是由夭折裂谷的拉张作用形成的断层在收缩过程中的重新激活引起的。  相似文献   
33.
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不同岩群、岩组和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均呈层状产出 ,其原岩多为高铁拉斑玄武岩 ,普遍具有高钾高钛、稀土元素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 ,与典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太古宙的TH1型和TH2 型拉斑玄武岩有较明显的区别。岩石组合特征和多种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均表明 ,该区的斜长角闪岩主要形成于板内环境 ,属于板内裂陷或大陆边缘裂陷的大地构造环境。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叠布斯格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 ,含黑云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3 9Ar_40 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1918Ma和1919Ma ,说明其曾经历了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巴彦乌拉山岩组中斜长角闪岩形成于 2 2 71Ma~2 2 6 4Ma。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已被 1818Ma和 1839Ma花岗片麻岩侵入 ,根据该杂岩体中斜长角闪岩与巴彦乌拉山岩组中同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推断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阿拉善群德尔和通特组中的斜长角闪岩目前尚无确切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但相同层位的石榴石二云母石英片岩中锆石离子探针定年已获得平均同位素年龄值为 136 3Ma ,推测它有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34.
针对城市电力隧道结构、走向多变、电缆设施多、电磁干扰大等因素,常规的监测方法难以顺利完成的现状,对目前先进的3种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光纤传感自动技术解决了电力隧道结构监测点布设困难,数据受电磁干扰大的问题,能实时有效、可靠、高精度地监控电力隧道,及时掌握隧道的应力、应变及振动等主要结构参数,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研究对类似的城市电力隧道自动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5.
内蒙古东乌旗早二叠世超镁铁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东乌旗晚古生代地幔性质和造山演化特征,对在东乌旗西部首次发现的超镁铁岩—辉闪橄榄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东乌旗辉闪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角闪石、斜方辉石及少量斜长石、单斜辉石组成,SiO_2含量介于42.84%~43.96%、MgO(24.10%~26.10%)、Na_2O+K_2O(1.52%~2.32%,小于3.5%),低m/f(3.03~3.54)比值和高FeO~T(12.67%~14.33%)的含量、高Mg~#(76.42~79.20),属铁质超镁铁岩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REE=39.57×10~(-6)~83.32×10~(-6)),轻稀土(LREE)相对于重稀土(HREE)明显富集[(La/Yb)_N=4.04~7.66],Eu异常不明显(δEu=0.90~0.95),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Rb、Ba、Sr、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而又有别于强烈Nb、Ta亏损的岛弧岩浆岩;相容元素Cr(769×10~(-6)~2480×10~(-6))、Ni(454×10~(-6)~901×10~(-6))含量较高;低Th/U(2.54~3.03)、Nb/U(3.40~12.85)比值和高La/Nb(2.60~3.63)、Ba/Nb(43.11~72.52)、Zr/Y(5.45~7.83)比值。综上,结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辉闪橄榄岩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受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形成于早二叠世板内伸展构造体制,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板内非造山作用有关。这一认识填补了早二叠世幔源岩浆事件和非造山阶段超镁铁质岩石记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36.
湘西地区脉状钨锑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并普遍具有沿倾向发育较深、侧伏和板柱状赋存的规律。文章阐述了矿体侧伏的控制因素,并以沃溪金矿和泥潭冲金矿为例,分析了褶皱和断裂控制的板柱状矿床(体)的构造特点,总结了矿体板柱状赋存的成因以及矿体侧伏和板柱状赋存的规律,认为应该利用矿体的侧伏和板柱状赋存的规律指导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7.
板其磷矿为近年地质找矿工作中新发现的次生磷矿床,矿体产于二叠纪台地边缘吴家坪组礁灰岩分布区的古溶洞和第四系残坡积物中,可再分为溶洞堆积型和风化—淋滤残积型2个矿床成因亚类。本文根据普查地质报告第一手资料,在阐述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形成条件,并与美国田纳西州中部的风化淋积磷矿床进行对比,建立了该矿床的描述性成矿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增加了贵州磷矿的新类型,指出了我国南方溶洞堆积型磷矿床分布的新区域,为深入研究我国次生风化型磷矿床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8.
韩聪聪  刘君 《海洋工程》2016,34(5):92-100
板翼动力锚是依靠自重完成安装并靠自重和海床土的抗力来锚固的新型动力锚。板翼动力锚高速(15~25 m/s)贯入地基过程中涉及到高应变率、流固耦合、土体软化和大变形等难题,模型试验可避免上述计算困难,能直接得出不同的贯入速度所对应的沉贯深度。本文首先推导了模型相似关系,然后在常规重力条件下,进行了两组26个工况的板翼动力锚在均质黏土中动力安装过程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率效应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研究了每一项受力对沉贯深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均质黏土中预测板翼动力锚沉贯深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9.
吴浩  李才  解超明  范建军  陈景文 《地质通报》2018,37(8):1428-1438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将羌塘板块划分为南、北2个次级板块,在缝合带两侧大规模发育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并伴随大量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缝合带以南的日湾茶卡地区识别出一套安山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暗色闪长质捕虏体,锆石U-Pb测年结果在安山岩中获得了364.7±1.9Ma和223.9±1.3Ma两组年龄信息,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结果εHf(t)分别为+7.22~+8.69和-5.94~-4.14。结合羌塘中部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闪长质捕虏体形成于晚泥盆世洋壳俯冲背景,是地幔楔部分熔融底侵至地壳的产物;而安山岩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是深部板片断离机制下深俯冲陆壳边缘一侧熔体混染晚泥盆世新生地壳的产物。安山岩中闪长质捕虏体的发现支持了俯冲带作为大陆生长的重要场所的观点。  相似文献   
40.
格构锚固是边(滑)坡工程常用的防治技术之一,长期服役的格构梁通常会产生局部破损的现象,影响边(滑)坡长期稳定性,而贴附碳纤维布是修复格构梁缺陷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槽填筑黏土方式模拟滑坡体,设计相似比为1:10的格构梁,通过千斤顶施加滑坡推力,开展碳纤维布用于格构缺陷修复技术的模型试验,监控格构梁后部土压力、格梁应力、格梁位移等参数,分析碳纤维布修复前后格构梁和碳纤维布两者的荷载分担比、钢筋应力改善情况和格梁弯矩的前后变化规律。试验数据分析表明,碳纤维布和格构梁荷载分担比得到了改善,滑坡推力作用在碳纤维布和格构梁复合体时,碳纤维布先于格构梁受力,并且受力远远大于格构梁,碳纤维布所承受的荷载分担比约为83%;格梁破坏首先为受拉破坏,然后为受压破坏;模型试验中,在钢筋表面粘贴了应变片,监测到钢筋的应变情况,碳纤维布修复后钢筋受力得到改善,修复后的最大钢筋应力比修复前降低了8倍多;对修复前后,格构梁弯矩变化进行了研究,碳纤维布修复后格梁弯矩显著降低,约为修复前的1/10-1/3。鉴于以上研究结果,说明碳纤维布用于修复、加固缺陷格构梁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