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由华一新,赵军喜,张毅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数学基础、数学模型等基本内容;重点叙述了地  相似文献   
172.
173.
朱光明教授 男,1935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0年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地质学院任教,1980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长安大学合并院校之一),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被国务院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石油物探局特聘高级专家。现为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学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长安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此外,还担任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美国SEG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74.
汪显坤 《天文学进展》2006,24(4):387-387
中国天文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2006年10月26-2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市天文学会承办.包括叶叔华、苏定强、艾国祥、欧阳自远、方成、陆琰、朱能鸿、张家铝等8位院士在内的250多名来自天文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13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5.
从GIS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详细分析GIS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设立的意义,对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双导师制、课题组的组建和选题、进站研究生的实习安排和管理、工作和生活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针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6.
《天文学报》2011,(2):176
自2010年1月起,《天文学报》开始推出"博士学位论文摘要选登"专栏.本栏目刊登天文学专业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理论深度或应用价值的博士论文摘要,旨在介绍近期国内天文学博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进展.欢迎踊跃投稿.要求:1.截止到投搞之日,文稿作者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不超过2年;  相似文献   
177.
17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9(3):F0002-F0002
李云峰教授 男,1945年4月出生,山东垦利人,先后于1970、199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最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副主任、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主任;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评估师、水  相似文献   
179.
著者须知     
《地层学杂志》2011,(1):111-112
<正>《地层学杂志》除刊载原创学术论文外,其他常设栏目有:前沿评述(主要发表国内外专家撰写的地层学前沿领域的专稿)、研究简讯(扼要或初步报道新的研究成果)、学术讨论(结合自己的资料或研究成果对某一问题提出看法或展开讨论)、国际动态(介绍国际动向或国际会议的情况)、青年论坛(主要发表青年地层工著者或研究生的论作)、评论与应答(就某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0.
陈杰  尹功明 《地震地质》2005,27(4):715-71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1990年被批准为中国地震局开放实验室,丁国瑜院士为开放实验室主任。2003年底并入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和技术人员14名,其中研究员5名,8人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招收和培养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实验室拥有多种测年方法和测年手段,测年技术全、测年对象广、测年范围宽、仪器设备先进,在国内乃至国际同类实验室中独具特色。目前包括:碳十四(14C)、释光(OSL/TL)、电子自旋共振(ESR)、钾-氩(K-Ar)与氩-氩(Ar-Ar)、裂变径迹(FT)、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36Cl等)前处理及孢粉分析实验室。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活动构造与新构造年代学、构造热年代学、火山年代学、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2003年以来,在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对下属各实验室的实验运行环境、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14C测年实验室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目前拥有2套Quantulus-1220型超低本底液体闪烁测量仪以及小样品14C测年制样系统(制备样品量<500mg,合成效率在75%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