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9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6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1篇 |
大气科学 | 26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2362篇 |
海洋学 | 20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397篇 |
自然地理 | 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257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根据华北陆台北缘金矿的赋存部位和富集特点,划分出9种金矿类型。金矿的形成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多形成于韧脆性剪切带的上部;金的迁移和富集经历3个阶段:(1)地体表壳岩矿源层形成阶段;(2)地体拼贴期韧性剪切带形成阶段;(3)中生代、部分古生代岩浆-构造带形成阶段。控制金矿分布的是古生代近EW向和燕山期NE向构造带,主要为继承早期地体拼贴边界的长寿断裂。金矿集中区位于长寿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32.
933.
针对传统大地测量技术难以实施大范围矿区形变监测以及传统开采沉陷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改进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监测和预测。使用鄂尔多斯市某矿区哨兵1号(Sentinel-1)数据提取地表形变监测结果,并与同时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将沉陷监测结果作为原始序列建立残差修正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矿区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形变明显,残差修正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矿区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
934.
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是潜在的海底金属资源。文章对富钴结壳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建库,从全球角度出发,对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海山、洋脊、海盆和陆坡4种地貌的Co品位分别为0.70%、0.46%、0.50%和0.43%,海山地貌更有利于高Co品位结壳的产出。三大洋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矿点的分布比例占到了已知总数的73.3%,说明太平洋海山区是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主要的产出区。根据入库数据的分布特点,在全球划分出10个富钴结壳成矿区,结合结壳的厚度和分布水深,从各成矿区中划分出富集区,并按照2 cm厚度和4 cm厚度的标准分别对富集区的富钴结壳资源量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显示,太平洋富矿区的富钴结壳质量最好,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00%、0.66%、0.44%、0.09%,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2426.33 Mt、70.30 Mt、48.75 Mt、10.30 Mt;按4 cm厚度指标,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70%、0.58%、0.48%、0.11%,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1184.53 Mt、29.76 Mt、24.53 Mt、5.01 Mt。 相似文献
935.
《矿物学报》2015,(4)
蟒硐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垭都-蟒硐构造成矿亚带南东部,紧邻筲箕湾铅锌矿床,为一小型矿床。对该矿床主要原生矿体主成矿期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S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介于+10.7‰~+13.7‰(均值+12.2‰,n=12),与筲箕湾矿床δ34S CDT值相近(+8.4‰~+11.6‰,均值10.5‰,n=11),不同于δ34SCDT值在0±3‰的幔源硫,而与地层蒸发岩中所含的石膏(+15‰)和重晶石(+22‰~+28‰)以及泥盆纪至三叠纪海水(+20‰~+35‰)的S同位素组成相近。因此,推测成矿流体中的S是地层膏盐层中海相蒸发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蟒硐矿床Pb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其206Pb/204Pb为18.582~18.668(均值18.635,n=6),207Pb/204Pb为15.706~15.811(均值15.739,n=6)和208Pb/204Pb为39.075~39.341(均值39.176,n=6)。在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位于上地壳铅平均演化线之上,主要与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沉积岩投影区域重叠,部分与基底岩石投影区域重叠,与峨眉山玄武岩投影区域明显不同。因此,蟒硐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金属主要来自赋矿沉积岩,但不能排除基底岩石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蟒硐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和物质均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沉积岩,部分来自基底岩石,峨眉山玄武岩没有明显贡献,矿床成因属于与盆地卤水有关的后生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36.
黔西北赫章天桥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S、Pb同位素和REE制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赫章县天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的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是本区已发现的96处中、小型矿(床)点的典型代表。天桥铅锌矿床由三个矿体群组成,其金属资源量(Pb+Zn)超过0.2Mt。本文报道了该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V-CDT值主要集中在8.4‰~14.4‰之间,总体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a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硫已达到平衡。该矿床成矿流体中δ34S∑S值与不同时代地层中海相硫酸盐δ34S值(15‰)相近,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不同时代地层,为不同时代地层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的产物。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n(208Pb)/n(204Pb)值为38.875~39.057(平均38.945),n(207Pb)/n(204Pb)值为15.708~15.763(平均15.728),n(206Pb)/n(204Pb)值范围为18.481~18.544(平均18.516),与碳酸盐地层相近,在n(208Pb)/n(204Pb)—n(206Pb)/n(204Pb)和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图,落入碳酸盐地层范围内,表明铅来源于与矿物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的各时代碳酸盐地层。硫化物样品具有低ΣREE(3×10-6)和负的Eu异常(0.13~0.88)特征。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全部样品具有相似特征,且与地层中的黄铁矿(下石炭统大塘组C1d)、地层白云岩及蚀变围岩相比,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源围岩及下伏碳酸盐地层。综合S、Pb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各时代地层均不同程度地为成矿提供物质和流体。 相似文献
937.
本文通过山门银矿区小型构造的研究,将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划分为三期,即侏罗纪,白垩纪,老第三纪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NW-SE向,NNE-SSW向和EW向。估算出侏罗纪差应力值106.1MPa,白垩纪差应力值10.17Mpa利用白垩纪构造应力场数学模拟成果,结合物,化探资料,划分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38.
山东省莱州市招贤金矿区矿体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焦家金成矿带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在莱州招贤地区,对焦家带深部(赋存标高-1 260m~-2 170m)开展找矿工作,圈定金矿体27个。矿体受焦家断裂的破碎蚀变岩带控制,主要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及花岗质碎裂岩带内,其中规模达第Ⅰ勘查类型的矿体3个。提交金矿(333+334?)金金属量105t,另有低品位金金属量近50t。该文对焦家带深部金矿体矿体特征、赋存情况等进行研究,发现矿区内主矿体向深部尚未封闭,尤其是72~88线、288~320线,矿体向深部有厚度变大,品位增高的趋势,且在320线深部矿体中发现了自然金,显示了焦家成矿带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为打造胶东深部找矿示范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9.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