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53篇 |
免费 | 2713篇 |
国内免费 | 11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39篇 |
大气科学 | 654篇 |
地球物理 | 1391篇 |
地质学 | 3777篇 |
海洋学 | 1377篇 |
天文学 | 312篇 |
综合类 | 1559篇 |
自然地理 | 50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401篇 |
2023年 | 693篇 |
2022年 | 851篇 |
2021年 | 929篇 |
2020年 | 753篇 |
2019年 | 800篇 |
2018年 | 521篇 |
2017年 | 606篇 |
2016年 | 663篇 |
2015年 | 726篇 |
2014年 | 1073篇 |
2013年 | 786篇 |
2012年 | 884篇 |
2011年 | 846篇 |
2010年 | 790篇 |
2009年 | 838篇 |
2008年 | 796篇 |
2007年 | 699篇 |
2006年 | 623篇 |
2005年 | 611篇 |
2004年 | 507篇 |
2003年 | 464篇 |
2002年 | 445篇 |
2001年 | 329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211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32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为了精确识别高光谱遥感图像上的地物,使用交叉相关光谱匹配方法获取光谱整体形态的最大偏移量,通过对比分析吸收谷位置变化获取吸收谷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在此基础上确定吸收谷位置的偏移范围;然后使用穷举法,进行基于整体形态和偏移范围内局部吸收谷位置的识别。在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区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结果比仅考虑整体形态的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进一步证实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85.
复杂构造应力扰动场与发震构造识别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地震短临阶段异常是由局部断层扩展或弱化引起。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曾得到与之相伴的是平均应力扰动场的四象限分布和最大剪应力扰动场的八瓣式分布。为检验此结果的普适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区域构造及其基本应力场如何复杂,这种四象限分布与八瓣式分布型式不变,这为最终判定失稳区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在复杂构造情况下这种应力扰动场的畸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6.
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土地覆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 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7.
88.
利用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群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的统计数据具有行政单元统计约束的缺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存在分辨率低、像元辐射值饱和的问题,该文使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城区边界、列车时刻表、百度地图API等数据,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位序-规模分布、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中国九大城市群2012与2017年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灯光总量和平均灯光均位于前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哈长、关中平原城市群灯光变分散,京津冀、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城市群灯光变集中,成渝城市群夜间灯光重心移动最大,向重庆方向移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接近捷夫分布,中原城市群为序列分布,其他城市群为首位分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总体联系强度最高,各城市群边缘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空间联系较弱。 相似文献
89.
运用GIS-IDRISI软件,在其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结合植被、土壤和DEM数据建立了一个土壤侵蚀功能模型,并在3种不同植被状况下(1.现有植被;2.植被遭受严重破坏;3.植被得以良好保护和恢复),利用此模型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土壤侵蚀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高海拔的高山区域和低海拔的澜沧江河谷区,而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中间海拔区域.研究区现有植被得到了当地藏族居民的较好保护,但如果该区域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如情景2所示,那么土壤侵蚀极敏感、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面积将大量增加,相反,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的面积将大量减少,尤其是不敏感区将几乎全部消失.所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保护好当地的植被和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0.
基于地表露头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钻井及与盐相关的构造样式分析,对库车坳陷中部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中部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垂向分层的变形特征。以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为界可以分为盐上构造层、盐构造层、盐下构造层及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收缩构造样式及盐构造样式,盐上构造层、盐构造层及盐下构造层的构造样式及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盐上层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褶皱,盐岩层则以盐流动构造样式为主,盐下层则发育逆冲叠瓦断层等大规模推覆构造。研究区具有明显的分段变形特征,可划分为博孜—却勒构造段、大北—西秋构造段、克深—西秋构造段、克拉3—东秋构造段,其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地表线性褶皱带分布、盐构造样式、盐下构造变形的差异。区域构造演化剖面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主要经历了中生代伸展坳陷盆地(三叠纪—白垩纪)、新生代早期"挠曲"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及新生代晚期前陆盆地(上新世—第四纪)的演化过程。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库车组沉积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