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928篇
海洋学   625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大规模应用盐湖镁资源的新领域:镁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湖卤水中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迫切需要探索大规模利用镁盐的新途径。以氧化镁/氢氧化镁浆作为吸收剂的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无固体废弃物排放、不易结垢等优点,在国际上已有许多工业应用,有可能成为我国镁盐大规模利用的新领域。介绍了镁法脱硫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2.
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调查期间所采集的头足类资料,分析了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了头足类群落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南部海域共捕获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优势种主要有神户乌贼(Sepia kobiensi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短蛸(Octopus ocellutus)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等;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30,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69,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2—1.00,t检验表明,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四季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典范对应分析认为,底层水温为影响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93.
基于2012年8月12日至9月5日中国南海海洋湍流微结构剖面仪(Turbo Map)观测资料和温盐深剖面仪(CTD)资料,对南海中南部海域上层500m以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南海次表层高温高盐的水团和中层低温低盐的水团构成的垂向温盐环境,利于在该深度范围内盐指的发育。通过盐指与湍流相关参数的计算,评估了盐指在南海上层跨越等密面混合的作用。结果表明南海中部(18°N)相对于南海南部呈现高的温度耗散率(χ)、高的混合效率(Γ)、低湍动能耗散率(ε)及低浮性雷诺数(Rε)等特征,即中部盐指信号明显强于南部。但整体海域仍然呈现出"低Γ;高Rε"的湍流特征,表明盐指对混合的贡献较小,南海中南部的上层混合还是以湍流混合为主导。另外,南海南部的混合强于中部,且呈现出整体水柱均具有较强混合的特征,其原因可能和内潮与南部相对较浅而复杂的地形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沈颂东 《海洋科学》2014,38(5):121-125
<正>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隶属于红藻门(Rhodophy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紫菜属的种类分布广泛,目前已报道的种类约有130多种[1]。我国记录定名的紫菜物种或变种有22种[2]。条斑紫菜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  相似文献   
995.
首次报道了闽东海域分布的3种石珊瑚,分别为造礁石珊瑚陀螺珊瑚(Turbinaria sp.)、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Lesson)和1个珊瑚待定种,其中陀螺珊瑚和1个珊瑚待定种为中国新记录.珊瑚分布面积约3.24km2,主要呈零星斑块状分布在岛礁周围水深2—25m近岸岩礁区.2012年5~8月对闽东台山列岛和星仔列岛4km2范围内的55个岛礁近岸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表明,珊瑚的分布总体上南部的台山列岛海域分布数量多于北部的星仔列岛,海岛东部海域略多于西部.研究认为,闽东海域发现陀螺珊瑚说明其分布主要受台湾暖流的影响,揭示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分布北缘可能扩展到台山列岛和星仔列岛.  相似文献   
996.
在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下(一次性输入、每2d输入、每5d输入)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研究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对这3种海洋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盐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三角褐指藻和米氏凯伦藻在每5d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混合培养时,盐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最终细胞密度占总细胞密度的47.3%;三角褐指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每2d输入和每5d输入方式,后2个处理组的最终细胞密度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90.3%和79.9%;在3种输入方式下米氏凯伦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及占总细胞密度的百分比、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其它2种微藻。研究表明,无论单种培养还是混合培养,营养盐一次性输入方式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而脉冲输入方式能促进三角褐指藻的生长。脉冲输入方式下混合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种群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997.
Halophilic archaea comprise the majority of microorganisms found in hypersaline environments. C50 carotenoids accumulated in archaea cells are considered potential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and possess a number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Ten red colordes were isolated from brine water in a saltem crystaltizer pond of the Hangu Saltworks, China.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lonies belonged to the extremely halophilic archaea genera Halobacterium and Halorubrum. Two representative strains, Halobacterium strain SP-2 and Halorubrum strain SP-4,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salinity and pH on accumul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pigments in their cells. The archae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grown in a culture medium prepared by dissolving yeast extract (10 g/L) and acid-hydrolyzed casein (7.5 g/L) into brine water obtained from a I.ocal salt pond. Their optimum salinity and pH for growth were 250 and 7, respectively, although pigment accumulation (OD490/ mL broth) was highest at pH 8. In addition, at 150-300 salinity, increasing salinity resulted in decreasing pigment accu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UV-Vis spectrum, TLC and HLPC chromatograms showed that C50 carotenoid bacterioruberin is the major pigment in both strains.  相似文献   
998.
盐穴平面图是进行盐穴适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和分析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盐穴平面制图中应该表达何种要素以及如何表达这些要素尚在研讨当中。文中结合国内外各种盐穴平面图件,参考德国盐穴平面制图标准,研究盐穴制图体系中盐穴水平投影轮廓线和水平投影最大剖面以及相邻盐穴空间最短距离3个问题,采用基于Object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加以实现。经过盐穴实测数据验证,文中方法能稳定、快速、准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99.
盐穴平面图是进行盐穴适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价和分析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盐穴平面制图中应该表达何种要素以及如何表达这些要素尚在研讨当中。文中结合国内外各种盐穴平面图件,参考德国盐穴平面制图标准,研究盐穴制图体系中盐穴水平投影轮廓线和水平投影最大剖面以及相邻盐穴空间最短距离3个问题,采用基于Object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加以实现。经过盐穴实测数据验证,文中方法能稳定、快速、准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海草床是滨海三大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改善、资源养护和减灾防灾等生态功能,亦是全球重要的碳库。2016年8月,通过对荣成马山里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了面积为58.26 hm2的海草床,其海草的种类为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和丛生鳗草(Zostera caespitosa)。红纤维虾形草分布面积为54.50 hm2,占该海域海草床总面积的93.5%,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带状区域,平均茎枝密度为(368.0±18.2)shoots/m2,平均生物量(干重,下同)为(297.0±41.5)g/m2。丛生鳗草分布面积为3.76 hm2,占海草床总面积的6.5%,呈现斑块状分布,与红纤维虾形草交错而生,平均茎枝密度为(691.2±17.1)shoots/m2,平均生物量为(534.0±70.7)g/m2。马山里海域海草床主要分布在平均水深为(2.8±0.3) m的以岩礁为主的底质上。海草的生长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与水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水深和陆源污染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该海域海草床退化现象较严重,其主要威胁因素是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渔业生产、养殖活动和陆源污染输入。建议合理规划周边海域的养殖规模和密度、加强陆源污染物管控和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以期为温带海草床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